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蔡英文現象”探討爭取民進黨工作新思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1 15:40:46  


圖1:決策者個性與決策的關係理論分析框架
 
  蔡英文兩岸觀成因分析

  政治心理學或者說是決策環境派的理論發展到後來出現一個分支,即研究決策者個性與決策之間的關係。而在上文關於蔡英文的兩岸觀的分析中,也印證了這樣一種評論。在本部分,筆者試圖從上面所說的政治心理學角度對蔡英文如此的兩岸觀的形成原因進行簡要分析。

  1、理論框架:決策者個性與決策的關係

  對決策者個性的分析,是政治心理學或者說是決策環境派的理論發展到後來的一個分支。所謂政治心理學——這一派的學者提出——一切客觀的環境和現實因素只有通過人的因素,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通過決策者的心理過程才能發揮作用;決策者一般都有一種“從內向外”的看問題的方法,來自外界的信息通常是經過由他們的態度、信仰、動機構成的“透鏡”,有選擇地過濾和吸收後才有意義。而決策者個性分析,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將研究重點放在微觀的個人上,對決策者個性的分析大致又可從人與環境的關係、人與工作的關係以及人的生活的目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而人與環境的關係又要從個人經歷、興趣、對環境的敏感度、開放程度、信息處理方式、決策方式等方面分析。這裡的分析框架大致如圖1:

  圖1:決策者個性與決策的關係理論分析框架

  以此理論分析,我們可以推斷,蔡英文的兩岸觀的形成,應該與其個人成長和個性有著一定程度的關係,這些人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限制著她的兩岸觀的形成與發展。在接下來的論述中,筆者將主要選取“個人經歷”一個小分支來對蔡英文兩岸觀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2、蔡英文的個人成長之路與其政見的關係。

  蔡英文是屏東縣枋山鄉楓港人,出生於台北市中山區,父親是客家人,母親是閩南人,祖母為排灣族原住民。因此,蔡英文不僅是“中華民國”史上首位女性“總統候選人”,也是首位兼具客家與台灣原住民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不僅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而且是一個地地道道台灣人,較之外省人二代的馬英九,蔡英文本身對於台灣是擁有更強烈的認同感與歸屬感的,對於曾經統治大陸的整體的“中華民國”的概念與印象,都沒有、也不會有太強的認同感,這也直接奠定了蔡英文個人對於台灣作為一個“地域個體”的概念基礎。正如蔡英文在自傳的自序中所寫:“我出生在台灣,成長在台灣,和台灣的呼吸及脈動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每當獨處靜思的時候,回過頭去看自己這一路上如何走來,我都會驀然憬悟:幾十年來的人生轉變,都和台灣的重大改變,一起相依相存。”⑬

  說到蔡英文的家庭背景,除去她的血統與地域的影響外,其父蔡潔生對其的影響不可謂不大。蔡父蔡潔生,1918年出生在屏東楓港,出身當地望族世家。少年時曾赴滿洲國擔任飛機維修技師。二戰結束後返台自行創業開設貨運行及汽車保送廠,又投入進口車維修業務,在台北市發展專門經營駐台美軍和外籍顧問的生意。年近六十時,又投入房地產及飯店生意,於中山區中山北路與新生北路一帶購置不少地產而致富。這不僅給蔡英文提供了一個衣食無憂的優渥環境,更是在蔡英文的性格形成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⑭

  蔡潔生作為本土的知名企業家,本土意識極為強烈,亦曾多次捐助台灣的黨外運動。父親的這些行為,對於蔡英文的政治傾向必然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民進黨作為黨外運動政黨化的產物,對蔡英文而言也會具有一種別樣的感情。

  3、自由主義的教育背景與其政見形成

  蔡英文原就讀台北市的“長安國小”,四年級時轉到新成立的吉林國小就讀,於北安國中第一屆畢業,後考上中山女中。大學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台大法律系一直是個思想叛逆的地方。據蔡英文自己披露:“當時,我有些同學真的是思想比較前進,影響所及,我也開始看《自由中國》這樣的雜誌。”⑮雖然蔡英文重點強調自己當時的態度,“還只是停留在一個研究者的角度”,但這樣一種選擇,就已經能從某種程度上說明蔡英文自己在當時已經在靠近並且在心底是願意接近綠營的理念的。

  碩士在康奈爾大學,蔡英文接受到了“蘇格拉底式”的專業的法律訓練;而博士在LSE時,則主要聚集在了國際經濟層面,尤其對全球化所產生的分配問題感興趣,其博士論文的研究對象是“國際競爭法”,並以此切入全球性的問題,研究一個本土市場如何在國際市場的快速變化中建立防護機制⑯。這種法律的邏輯與經濟貿易學的背景,使得蔡英文得以在九十年代的台灣對外貿易談判中嶄露頭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