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持“台灣主權獨立”與塑造務實開放形象相結合,是近期民進黨兩岸政策的主要策略
鑒於緩和外部壓力和重返執政的渴求,民進黨將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為基調,朝“中華民國是台灣”的“穩健台獨”方向發展,通過進一步淡化“台獨”色彩,塑造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與維護台灣安全的假象,達到“既堅持‘台獨’路線、又重返執政”的目的。一是強調“台灣已經獨立”、“捍衛台灣主權”,但淡化“法理台獨”。邱義仁稱,“民進黨應發展不叫台獨的台獨路線”。(23)二是務實開放交流政策,適度減弱“逢中必反”力度,調整對抗策略。進一步加強智庫交流、城市交流和農業交流,加大重要人士登陸訪港密度,塑造民共交流假象,為執政縣市創造政績。尤其是,對島內需求強烈、對弱勢產業和族群衝擊較小的領域、產業,如陸生、陸客赴台等,其限制政策可能進一步放寬。三是以公開透明、民主程序、人權法治為藉口,以“合法程式”為手段,阻撓兩岸協商與兩岸協議的審查。
民進黨務實派人士及一些媒體樂觀認為,2014年5月民進黨新任黨主席、尤其是2016年黨內“總統”候選人,推動兩岸政策調整的實力、意願、機會大為增強,可能對兩岸政策進行大幅度調整。但制約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結構性因素短期內不可能改變,加之蘇、蔡都缺乏魄力和膽識,未來無論誰成為“總統”候選人,都不可能邁出實質步伐,接受“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可能是他們的最佳選擇。蘇貞昌明確表示,“對中政策必須與國民黨有所區隔,不必和國民黨去競爭北京的支持”(24),“現在沒有凍結不凍結‘台獨黨綱’的問題”。(25)蔡英文聲稱以“2014年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為基礎,在適當時機更深層討論並凝聚共識;如能以她2012年提出的“台灣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為基礎凝聚台灣內部最大共識,就可和國民黨明確區隔。(26)蔡英文幕僚、民進黨新北市黨部主委羅致政認為,民進黨應在“法理台獨”妥協,讓“台獨黨綱”與時俱進,維持事實獨立,但“凍結台獨黨綱會掉入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的戰場。(27)《中國時報》社論認為,蔡英文的保守、曖昧態度,就是回避表態,想沾上彈性務實美名,又不失掉獨派支持,而在關鍵問題上又扮演牽制民進黨轉型的角色。(28)
(二)漸進承認「中華民國”“國號”、“政治體制”與“憲法”,逐漸處理“台獨黨綱”,是民進黨尋找“九二共識”替代方案、漸進推進兩岸政策調整的主要突破口
陳水扁主政期間曾提出“依中華民國憲法”、“尋求解決兩岸歧見”的設想。2000年11月26日,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召集人的“兩岸跨黨派小組”會議達成“三個認知、四個建議”,第一個建議就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進兩岸關係,處理兩岸爭議及回應對岸‘一個中國’的主張”。(29)該黨務實派也認為,“中華民國是島內民眾的最大公約數”。由此觀之,條件成熟時,該黨可能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為基礎發展新論述,核心是從“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政治體制及“憲法”來定位兩岸關係,不斷接近、回歸、接受“中華民國憲法”;不排除整合“台獨黨綱”等三個文件、凍結“台獨黨綱”、推出新決議文的可能。
(三)“台獨”路線轉型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
“台獨”話語權的衰退和民進黨“台獨”轉型都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但民進黨“台獨”立場的頑固性說明兩岸政策轉型極其複雜。只有制約“台獨”轉型的戰略環境發生根本變化,民進黨才有可能放棄“台獨”路線和“一邊一國”立場,朝接受“憲法一中”轉型。一是中美實力對比發生明顯有利於我的質變,美國介入兩岸關係的實力明顯下降,大陸主導島內政局的能力超過美國,使“台獨”失去強有力的國際支撐。二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格局取得突破性進展,兩岸政治互信和社會互信顯著增強,“重陸輕美”、“兩岸一國”、“兩岸一家”觀念深入島內民心,從根本上扭轉“親美媚日恐共”的社會心態。三是隨著與大陸交流增多,民進黨支持者對大陸敵意下降,尤其是經歷多次“總統”選舉敗選後,越來越多的“傾獨”支持者放棄“台獨”對抗思維,接受“九二共識”,“台獨”社會基礎崩盤。四是有膽識、有格局、有魄力的新世代全面接班,務實派掌握黨內權力與兩岸政策主導權。
推動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與轉型的幾點思考
民進黨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影響島內政局和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勢力,我們要以中共“十八大”確定的對台方針政策為指導,以“立場堅定、務實交流、區別對待、促其漸變”為思路,以“深化交流合作、落實惠台政策、擴大和平紅利、鬆動‘台獨’基礎”為路徑,逐步淡化綠營支持者的“台獨”對抗思維,逐步扭轉島內“親美媚日恐共”的社會心態,耐心推動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
對於民進黨而言,正視現實、把握大勢、放棄“台獨”,是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走出發展困境的根本。一是從自身發展、台灣生存和兩岸和平發展、中華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出發,放棄選舉權謀和文字遊戲,切實調整兩岸政策。第一步,把“大陸”、“中國大陸”的稱謂落實到民進黨相關機構與文件中,展現誠意。第二步,接受黨內務實派有關兩岸政策轉型的積極構想,凍結、放棄、甚至廢除“台獨黨綱”。第三步,接受“中華民國憲法”中的一中框架,接受“九二共識”,放棄“台獨”路線立場。二是改變“逢中必反”思維與作為,切實參與到兩岸和平發展進程中來。在推動兩岸交流、審議兩岸協議、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方面減少阻撓破壞、發揮積極作用。尤其是不要在東海、南海主權問題上發表損害民族利益、破壞兩岸互信的言論。三是主動引導支持者逐漸淡化、轉變“台獨”立場,為兩岸政策調整鋪路。
注釋
(1)《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6版,第1293頁。
(2)《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2259頁。
(3)《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6版,第1210頁。
(4)《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3037頁。
(5)童振源:《兩岸政策破冰,民進黨也要3支箭》,台灣《聯合報》2014年1月8日。
(6)《郭正亮:民進黨須轉型接受“中華民國憲法”》,香港中評社2013年9月27日。
(7)《中評論壇:凍獨或啟民共交流第一步》,香港中評社2014年1月20日。
(8)《柯建銘建議凍結“台獨黨綱”》,台灣《聯合報》2013年12月27日。
(9)《不凍“台獨黨綱”,姚嘉文要蘇貞昌挺住》,香港中評社2013年12月30日。
(10)郭國文:《民進黨對中政策面臨“天花板困境”》,香港中評社2014年1月7日。
(11)《找“九二共識”替代方案,民進黨吵作一團》,多維新聞2013年7月26日。
(12)《趙天麟:處理兩岸議題在憲法不在“九二共識”》,香港中評社2013年7月27日。
(13)《游錫堃:馬英九對“九二共識”用過即丟》,香港中評社2013年7月25日。
(14)《黃俊:民進黨要借著大陸來返魂》,香港中國評論新聞網2014年2月7日。
(15)《小英登陸的體制外與黑箱內》,台灣《聯合報》2014年1月21日。
(16)《游錫堃:兩岸交流阻擋不了,但要有管理機制》,香港中評社2013年8月16日。
(17)《民進黨派系利益牽動兩岸路線》,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014年1月18。
(18)《中評月刊:民進黨在十字路口焦灼徘徊》,香港中評社2013年8月11日。
(19)《美國專家葛來儀:美國對兩岸的喜與憂》,香港中國評論新聞網2013年5月3日。
(20)彭維學:《淺析民進黨社會基礎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台灣研究》2013年第1期(總第119期)。
(21)兩項民調資料分別引自《謝系張豐藤:民進黨兩岸政策沒讓人放心》,香港中國評論新聞網2013年4月20日;《郭正亮:民進黨不面對兩岸局勢永遠是受害者》,香港中國評論新聞網2013年4月29日。
(22)台灣《新新聞》週刊1304期第18頁,2012年3月1日。
(23)《邱義仁:尋找不叫“台獨”的“台獨”路線》,香港中評社2012年1月20日。
(24)《蘇貞昌:現在沒有登陸訪問計劃》,台灣《聯合晚報》2013年7月25日。
(25)《蘇貞昌:無凍結“台獨黨綱”的問題》,香港中評社2013年12月27日。
(26)《蔡英文:紀要為基礎,深層討論》,台灣“中央社”2014年1月10日。
(27)《羅致政:民共交流建在新基礎》,台灣《聯合報》2013年11月14日;《羅致政:凍獨會掉入國共戰場》,香港中評社2014年1月1日。
(28)《蔡英文的空與國民黨的虛》,台灣《中國時報》2014年1月14日。
(29)《台灣跨黨派小組稱獲“三個認知四個建議共識”》,台灣“中央社”2000年11月26日。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4月號,總第19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