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水下考古經歷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http://www.CRNTT.com   2024-07-07 11:05:25


 
  揭示海洋文明密碼,向未知探索

  每一次水下考古,都是與未知的較量;每一次下潛,都是全新的旅程。從觀察天氣、水況,到穿戴裝備、安全檢查,考古隊員們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後潛入水中,完成任務期間,還要關注海底環境、留意工作時間、氣體殘壓等,每個步驟都需小心翼翼。由於浮力巨大,考古隊員們要腰系4到5塊壓鉛,再背上沉重的氣瓶,才能沉下海底。結束任務上升時,隊員們還需注意要在距離水面5米處停留約3分鐘,以減少壓力改變帶來的不適。出水時,興奮與疲憊交織,完成了任務的隊員們相互協助,記錄下寶貴的發現。

  西沙群島遠離陸地,對考古隊員而言,這裡既是探尋歷史奧秘的聖地,也是挑戰身體與意志的訓練場。在鄧啟江的記憶中,長期在高溫、高濕、高鹽的環境下工作,長期在有限的船上空間生活,隊員們面臨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考驗。炎炎烈日下,汗水浸透了衣衫;潮濕的海風無孔不入,海水浸漬讓皮膚粗糙並感到疼痛。更有台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隊員們不得不暫時撤離,返回本島避風。然而,也正是這種挑戰,讓他們更加堅定了對水下考古的熱愛和執著。

  “水下考古的過程很艱辛。”梁國慶說。水下考古的定位難度很大,完成前期資料收集後,要先開展海洋地球物理探測,縮小可能存在遺存的範圍,最後才是通過潛水調查確認遺存位置和狀況。鄧啟江也表示,尋找和發現水下文化遺產有一定的不確定因素。

  但當梁國慶第一次真正在水下觸摸到沉船遺址,他的內心無比震撼。“水下萬籟俱寂,而我卻能通過沉船與文物和古人對話,那一刻由衷地萌發了對水下考古的熱愛,也感受到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勤勞智慧和非凡創造力。”

  對海洋,鄧啟江充滿向往,來自山區的他憧憬著海洋的自由、廣博與深邃。2004年,鄧啟江參加了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培訓,開啟了與海洋密切打交道的職業生涯。長期與海洋打交道,讓鄧啟江進一步發現海洋的美。“海洋見證了人類文明的興衰與繁榮,神秘的大海還有許多秘密等待我們去瞭解。”從海洋中,他看到文化的交融碰撞,更看到文明的傳承和發展。

  2023年5月23日,宋建忠乘坐“深海勇士”號第一次到達西北陸坡一號沉船遺址。潛水器下潛時,考古隊員們被包裹在一片黑暗之中。在到達沉船現場,打開燈光的瞬間,他們驚嘆不已:沉船散落下的陶器、瓷器等,琳琅滿目地堆積在一起,與遺物共生的蝦蟹被燈光刺激,也突然開始遷動,仿佛在展現這沉睡多年的寶藏的生機與活力。宋建忠說,“這種時空的穿越感,我難以用話語來形容。”

  以無窮熱情與科學技術為支撐,水下考古人深入海底,揭示海洋文明密碼,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對職業的熱愛。在水下,他們找到了與歲月對話的橋梁,感受著先祖們的智慧與創造力,更履行著崇高的使命——喚醒沉睡的歷史,保護民族的記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