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佔陽認為,錢和權都不是人的終極目的,而是人活得要有幸福感。(新華社漫畫) |
中評社香港11月4日電/上學容易了、看病不貴了,讓老百姓過得幸福就是社會主義!嶺南大講壇・公眾論壇昨日請來著名學者王佔陽,從幸福的角度解讀了十七大所說的社會主義與老百姓生活的關係。他認為,十七大報告精神實質就是普遍幸福主義,只要最終能讓全體社會成員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採用公有制或私有制都沒有問題。
資本主義不是社會主義的反面
南方都市報報道,王佔陽認為社會主義說到底就是要讓所有公民過上好日子:“只要富了,不管是什麼樣的結構都是社會主義。”他說,私有經濟的特點是大批量地進行生產,而且必須是生產民用產品,因為這樣才有錢賺,生產的產品用在人民身上,人民生活就提高了,大量生產提供的大量就業機會也讓老百姓受益,那麼它就是一個實現社會主義的好手段。
同時,他說,不要認為社會主義國家只有越南、朝鮮、古巴這幾個,發達國家就是社會主義的反面。實際上發達國家真正實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人民普遍生活水準高,人活在其中幸福感足夠大。這也是很多人選擇移民的原因,“他們選擇提早感受社會主義優越性去了。”
錢多不是幸福社會主義的衡量器
發展私營經濟能否實現普遍富裕?對於這個問題,王佔陽認為關鍵是把握好富裕的標準,所有的收入差距都當成貧富差距是不對的。比如中等收入的階層一個月4000元和一個月4200元,這樣不是貧富差距而是小康的差距。改革開放以來,兩億多人脫貧,絕對貧困是離開了。只要個人物質生活水準達到現代文明的享受標準,如彩電、冰箱、洗衣機、電話、上網都應該有,家裏住房最少有六七十平方米以上,就算是富裕了,要求太多只是心理的炫耀需要而已。他說,政府現在要做的應該是把流失在腐敗、官商勾結這些環節中的錢收回來,用在教育、醫療等老百姓最迫切需要的問題上。
他認為,錢和權都不是人的終極目的,而是人活得要有幸福感,也許會有人因為賺錢而迷失方向,但畢竟不是主流。“其實有掙錢的時間就沒有享受的時間了,外國人說中國人不會享受的道理也在這,我們是到一個地方看一個廟就趕緊走了,那不叫旅遊;老外旅遊到一個地方一躺就半個月,那才是度假,才算幸福的享受。”
嘉賓簡介
王佔陽: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政治學教研室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特約研究員。主要從事世界歷史理論、普遍幸福主義理論、新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現代政治思想史、世界史等領域的研究工作。致力於探究人類歷史之謎,著力探索中國社會發展道路。近期在新著《新民主主義與新社會主義》中提出並系統闡述關於普遍幸福主義、新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的基礎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