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史海揭秘:以色列差點成社會主義國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15 15:07:47  


 
  以色列轉向西方陣營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屆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號決議。當聯合國分治決議的消息傳到巴勒斯坦時,猶太人欣喜若狂,當地的猶太人代辦處旋即改頭換面爲以色列臨時政府。大批左翼人士迫不及待地呼籲制定一部蘇聯風格的憲法,爲以色列正式成爲社會主義國家奠定法理基礎,退休的前哈加納總司令摩西-斯奈特意跑到本-古里安的辦公室,游說獨立後的猶太國家應加入社會主義陣營,在他看來,這比起依附美國和西方更有利,同時大多數哈加納指揮官也在感情上親近蘇聯。令左翼人士想不到的是,本-古里安不僅一口拒絕,還動用自己的政治權威阻止這些人向外傳播親蘇思想。

  實際上,全球冷戰的複雜環境使本-古里安不敢在美國和蘇聯之間做出“一邊倒”的選擇。當時,本-古里安及其戰友向歐美各國富裕的猶太社團尋求資金援助,甚至喊出“有了錢,才有猶太國家”的哀求,總算得到一些接濟,但這些最有權勢的猶太領袖對本-古里安等人發出明確信號:“絕不允許猶太國成爲紅色國家”。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在建國儀式結束才幾小時後,以色列便遭到五個阿拉伯國家的群起圍攻,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哈加納武裝節節敗退,不聽指揮的右翼伊爾貢武裝又總是幫倒忙,他們對阿拉伯村莊的恐怖襲擊直接損害了以色列的國際形象。5月26日,以色列政府頒布《國家武裝力量法》,隨後正式發布建軍命令,明確規定“國防軍”爲該國唯一合法武裝,禁止除國防軍以外一切武裝團體存在。但新成立的以色列軍隊不叫“革命軍”或“人民軍”,令許多左翼哈加納軍官感到氣憤,他們紛紛以辭職相威脅,本-古里安經過苦口婆心勸解,才使他們收回辭職書,並確保大部分哈加納部隊並入國防軍,成爲其主力。

  正當本-古里安忙得焦頭爛額之際,貝京領導的右翼伊爾貢卻在無意間給他帶來了扭轉困境的“救命稻草”。6月20日,“阿爾塔萊納”號貨輪載著從歐洲運來的一批軍火開到特拉維夫外海,本-古里安以違反《國家武裝力量法》的名義,下令沒收這批武器,並解除伊爾貢的武裝。貝京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本-古里安會對自己人下手,他決心進行武力抵抗。22日下午16時,國防軍的大炮將“阿爾塔萊納”號炸沉,連同貝京在內的200多名伊爾貢成員被當作“叛國者”抓進監獄。在政府的强大壓力下,伊爾貢最終解散,本-古里安終于去掉了心腹大患,同時也用自己的鐵腕暗中警告以哈加納爲代表的親蘇左翼勢力:“走蘇聯道路,沒門”。

  在蘇聯的暗中幫助下,以色列終于挺過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危險。然而,以色列領導層並沒有像斯大林預期的那樣親近蘇聯,反倒在美國大筆經濟援助的影響下,逐漸轉向西方陣營。另一方面,蘇聯派往以色列的第一位間諜弗拉基米爾•韋爾季波羅赫也不斷向莫斯科發來情報,指出本-古里安領導的以色列工黨政府重新確定國家政策,與美國密切合作的政治路綫已無可改變,斯大林終于明白以色列已經做出最終的政治抉擇。從此以後,蘇聯官方轉而支持阿拉伯國家。(來源:環球時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