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梁漱溟評價鄧小平 毛澤東聽完笑出聲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15 10:31:30  


毛澤東與鄧小平
  1938 年1月,在延安,屋外嚴寒逼人,屋內溫暖如春,毛澤東與梁漱溟徹夜長談……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抗戰全面爆發。梁漱溟在山東搞了7年的鄉村建設工作自然就搞不下去了。他接到老朋友張群轉來的蔣介石邀請自己去南京的電報。當時,國民黨政府十分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於是就邀集了一些社會各界有代表性的人物到南京,在最高國務會議之內,成立了一個咨詢性質的機構,叫“參議會”,其中亦有中共的代表參加,但大多數成員仍爲國民黨員。梁漱溟是作爲無黨派的社會賢達被邀請。這個“參議會”,就是後來在武漢成立又遷至重慶的“國民參政會”的前身。

  梁漱溟立即關閉了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風塵僕僕趕到了南京。但隨著國民黨軍隊“八一三”抗戰失利,日軍長驅直入,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國民黨政府遷往武漢,梁漱溟作爲特邀的“參議員”(後爲“參政員”)也隨即到了武漢。沿途所見,一派流離失所、爭相逃難的景象!特別是一些國民黨大員,無信心抗日,有的丟棄大片國土,不戰而逃;有的不只自己逃難,還把資產、妻兒送往國外。對此,梁漱溟大失所望,對抗戰的前途也很悲觀。他想到自日本侵華後中共提出一系列抗日主張,特別是國共合作、一致抗日的主張,深得人心,并終於變成現實。現在國民黨令人失望了,共產黨方面又怎樣呢?百聞不如一見。於是,梁漱溟產生了去延安見見中共領袖毛澤東的念頭。在徵得蔣介石的同意,和中共方面進行聯繫後,梁漱溟便奔赴延安。

  梁漱溟到達延安,接待他的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張聞天。聽了張聞天的介紹,梁漱溟才知道毛澤東是中共革命軍事委員會的主席。張聞天對梁來延安表示歡迎,并爲他設宴洗塵。張聞天說,毛澤東的習慣是白天休息,夜間辦公,因此談話便安排在夜間。

  梁漱溟與毛澤東之間的第一次談話從下午6時至次日淩晨。時值冬天,延安氣候嚴寒。6點鐘天已擦黑,屋裡掌了燈。談話地點在延安城內的一間瓦房裡。梁漱溟開門見山地提出了抗日戰爭的前途問題。他說對目前的抗戰情況甚感失望,戰場上中國軍隊節節敗退,國民黨方面上上下下缺乏信心,個人心中亦十分悲觀,如此下去,中國的前途如何?中華民族會亡嗎?梁表示這次來延安,就是向中共領袖討教來的。

  毛澤東聽完梁漱溟的叙述,笑著回答道:“梁先生,你所聽到看到的若干情況,大體都是事實。但我的看法,中國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觀,應該非常樂觀!中華民族是不會亡的,最終中國必勝,日本必敗,只能是這個結局,別的可能沒有!”

  接著,毛澤東十分詳盡地分析了國內、國外,敵、我、友三方力量的對比,强弱的轉化,戰爭的性質,人民的力量,戰爭發展的幾個階段,等等,最後又回到中國必勝、日本必敗的結論上。毛澤東分析得頭頭是道,入情入理,使梁漱溟打心眼裡佩服。

  毛澤東話音剛落,梁漱溟即說:“毛先生,可以這樣說,幾年來對於抗戰必勝,以至如何抗日,怎麽發展,還沒有人對我作過這樣使我信服的談話,也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文章。您今天的談話,使我豁然開朗,精神振奮 !”

  “過獎了,過獎了,梁先生!”毛澤東連聲說。

  時間已到後半夜,長談告一段落。毛澤東很客氣地說:“梁先生,您旅途勞累了。今天不必熬通宵了,明天晚上再續談吧。”

  “好的,好的。”梁漱溟起身說,“我先送給您一本書,請您先翻翻,明天的談話就從我這本書開始,好不好?”

  “隨便,隨便,朋友之間,無話不談嘛!”毛澤東說著,接過一本厚厚的書,那是梁漱溟新出版的數十萬字的著作,書名叫 《 鄉村建設理論 》 。

  第二天的談話,也是從下午6點開始,一直談到次日天明,整整一個通宵,兩人談興甚濃,欲罷不能。這次談話的內容是中國問題,即一旦抗戰勝利,如何建設一個新中國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梁漱溟和毛澤東分歧較大。談話一開始,毛澤東就拿出梁漱溟送的那本書,說:“大作拜讀了,但看得不細,主要之點都看了。我還從大作中摘出一些結論性的話。概括地說,你的著作對中國社會歷史的分析有獨到的見解,不少認識是對的,但你的主張總的說是走改良主義的路,不是革命的路。而我認爲,改良主義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中國社會需要徹底的革命。革命怎樣才能徹底,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理論,是對中國社會進行階級和階級鬥爭的分析、估計,從這一基本分析、估計而得出的力量對比出發,而確定中國共產黨的路綫、方針、政策……”毛澤東十分詳盡地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特點,特別是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的激化問題,并十分突出地强調其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