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蔣介石痛罵尼克松 蔣經國怒對卡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2 00:21:16  


錢復
 
  基辛格秘密訪華,台灣被逐出聯合國

  就在台灣方面以為一切會按自己的如意算盤運轉之時,基辛格卻於1971年7月9日至11日秘密訪華。7月15日,尼克松宣布:他即將出訪中國。在宣布這一消息之前的20分鐘,台灣駐美國“大使”沈劍虹才得知這一驚人的消息。沈劍虹在20年前出版的回憶錄這樣記述:有幾分鐘時間我震驚得說不出話來,我簡直不能相信方才聽到的話是真的。我想打電話給台北方面,不巧的是美國這邊的越洋電話接綫生們那天正罷工。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台島上下頓感震驚。85歲高齡的蔣介石不禁破口大罵“尼克松不是個東西!”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客死台北。有台灣報刊傳言,蔣介石是被尼克松氣死的。錢復在回憶錄中詳細記載了1971年10月25日,也就是聯合國投票驅逐蔣介石代表的這一天,代表團回到駐地已是次日淩晨零點三十分。“奔波一日的王世明大使年逾60,一足微跛,到了團部無法忍住淚水的暢流,不久變成放聲大哭。”

  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門案辭去美國總統,宋美齡次日將一份英文稿件交給錢復,要求立即發表。由於文中對尼克松決定與中國和解大加批判,讓錢復不敢照辦,因此轉給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蔣經國邀請葉公超、黃少穀、沉昌煥、周書楷會商後,認為茲事體大,因此由官輕位卑的錢復出面,要求宋美齡修改部分段落,遂引發跟宋美齡關係密切的孔令侃的不滿。1975年初,蔣經國指示錢復儘快赴美,才讓他避過一劫。

  美台斷“交”當日

  1978年12月15日下午二時許,“外交部新聞局”副局長宋楚瑜電告錢復,美國駐台“大使”安克志想在次日上午九時晉見蔣經國總統。宋楚瑜意識到“一定有嚴重問題,但對方未明言,也無法揣測”。當晚,錢復剛上床不久,就接到宋楚瑜的電話:安克志剛才來電,希望立即晉謁蔣經國。淩晨1時許,宋楚瑜又打來電話,要錢復立即趕往蔣經國住處七海官邸。錢復放下電話後急忙出門攔出租車趕往七海,看到蔣經國已在樓下客廳。幾句商談之後,蔣經國還未來得及指示,侍從即已通報:安克志大使和班立德政治參事已到。錢復抬手看了看手表,此時是淩晨二時十五分。

  四人坐定後,安克志宣讀了卡特致蔣經國的信:台北時間16日上午10時(也就是7個多小時以後),卡特即將宣布美國與新中國自次年1月1日起,開始建立外交關係。同日,美國與台灣方面的“外交關係”即將終止。在信中,卡特保證:美國與台灣方面的實質關係將不停止,除“美台共同防禦條約”以外的其他條約在“代用品”產生之前還將繼續有效。為研商今後關係的調整,美國將於近期內派全權代表來台商談,至於人選以何人為宜,還請蔣經國表示意見。在最後,卡特還特別讚佩了台灣方面“在面對痛苦現實,所表現的力量與自立自強的精神”,而此語對於蔣經國和錢復而言,與揶揄無異。

  錢復披露了他置身現場的第一手觀察,平時喜怒不形於色的蔣經國,當天相當氣憤地說:“我跟你美國是這麼親密朋友,怎麼可以七個半小時前通知我,又不許我宣布?我告訴你,我此刻就要宣布。”因此蔣經國當天清晨即發表公開談話。

  中美建交的消息公布後,台島上下一片嘩然。台灣報紙刊出消息,說美國國務院為了做“斷交”後的准備,公文堆起來有幾呎高,而台灣“外交”機構卻什麼事也沒做。面對“這種無的放矢的批評”,錢復在回憶錄中辯護道:“事實上各單位12月17日上午送到我辦公室的資料已超過我一人的高度。我的辦公桌無法放,饒清政秘書只能堆在桌前的地上,大概有二尺高的六、七堆”。在12月28日的談判中,錢復提出了許多問題要美方作答,但對方卻全無答案。錢復等得不耐煩,就問蘇裡文副助理國務卿:報上說“你們准備多時的資料有好幾尺,為什麼任何一項我所提出的問題,你們都說尚未考慮?”而蘇裡文笑著答道:“我們根本毫無任何准備,你們記者來問,我們隨便說說,他們就信了。”

  在記者招待會上,錢復“個人的評估是當卡特的中東外交遭受挫折之際,他期盼能有項‘外交突破 ’。我也認為美國大企業基於某些大陸市場的幻想,對卡特施加壓力。他們認為中國大陸有龐大市場,盼望能經由建交,在這市場分一杯羹。”美國政府於15日晚9時在白宮記者會宣布與中共建交時,布熱津斯基曾對記者表示:此事進行極為機密,除了卡特以外,知道的人不超過五名。此事發生後不到兩個月,美國著名專欄作家卡諾在與錢復聊天時,將中美建交前後細節對其娓娓道來。錢復不禁問道:“不是只有五個人知道嗎?你怎麼可能知道?”卡諾隨即反問:“如果你是那五個人之一,你會完全保密嗎?”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 )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