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清朝皇帝私生活揭秘:每天一件新衣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31 10:34:49  


 
  談到住,帝後妃嬪,各有所主。照理論上說,皇帝住乾清宮,皇后住坤寧宮,太后住養心殿之西的慈寧宮,太上皇則住“東六宮”之東的寧壽宮,妃嬪則住坤寧宮左右的“東西六宮”,即所謂“掖庭”。但實際情形未必如此。

  先說帝后。坤寧宮之所以不能住人,已如前述;乾清宮自世宗以後,除了穆宗因為負氣,曾在此獨宿以外,其他諸帝只有崩沒,遺體才移此“正寢”,生前多不宿此。那麼住在哪裡呢?住在養心殿。

  養心殿在乾清宮右前方,自雍正初年開始,成為皇帝的寢宮及治事之處;嘉慶七年曾重加修葺。養心殿除東西暖閣,後面還有兩進房子,有名的“三希堂”即與西暖閣相連,此外有隨安室、無倦齋、梅塢、能見室、攸芋齋等軒館,皇后即住隨安室,與東面皇帝的寢宮相對。

  東西六宮,妃嬪所居,此為喜讀宮闈故事者所艶稱之處。大致東六宮保留著明朝的遺制,變化不大;西六宮則頗有更張。先談東六宮。

  東六宮分成兩排,每排三座:第一排由南往北為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此三宮之東,由南往北為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其中最有名的是永和宮,明末為田貴妃所住,吳梅村的《永和宮詞》,哀感頑艶之中,不盡興亡之感。而無獨有偶的是,清朝最後的皇后隆裕,亦住永和宮。隆裕崩後,端康太妃入居永和宮,端康即光緒瑾妃。

  在隆裕以前,穆宗嫡母慈安太后住鐘粹宮,此為稱“東太后”的由來。

  西六宮的規制,本與東六宮相同,但從明朝開始即一再改作,第一排本為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第二排本為啓祥宮、長春宮、鹹福宮。

  永壽、鹹福兩宮如舊,翊坤與儲秀,啓祥與長春則雙雙合並,名稱亦有更改。

  翊坤宮為慈禧太后封妃時所住,穆宗即誕生於此。與儲秀宮合並時,拆除儲秀門,就原址改建為體和殿;殿後儲秀宮,後為宣統皇后秋鴻所住。兩宮東西前後,皆有廂房,其中翊坤宮東面後廂房名為平康室,不知哪位皇帝所題,竟不諱“平康”二字,亦是怪事。

  第二排啓祥宮與長春宮合並後,啓祥宮改稱太極殿;又拆除長春門,改建體元殿。啓祥宮本名未央宮,明世宗本生父興獻王誕生於此,因而更名為啓祥宮,清末為穆宗瑜妃所住。

  長春宮為慈禧回鑾以後所住,後來宣統的妃子文綉居此。長春宮的特色為走廊四周畫了“《紅樓夢》圖”,西廂名承禧殿,設有至聖先師神位,為文綉讀書之處。

  文綉寫有一篇短文,名為《京苑鹿》,說“野畜不畜於家”,苑鹿失去自由,“猶獄內之犯人,非遇赦不得而出”。結論是:“莊子雲: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不論其死為骨為貴也。”到了民國二十年,溥儀還在天津時,文綉提出離婚的要求,成為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結果如願以償。而她有個哥哥,在天津《商報》上發表一封給文綉的公開信,說:“漫雲遜帝對汝並無虐待之事;即果然虐待,在汝亦應耐死忍受。”又說:“縱中宮待汝稍嚴,不肯假以辭色,然抱衾與裯,自是小星本分。”此等妙文亦曾傳誦一時。

  長春宮後面的重華宮,自乾隆開始,亦為皇帝生活中一個重要的所在。雍正在位時,皇子並未分府,高宗封寶親王,婚後住重華宮;高宗即位後,重華宮即成“潛邸”,大加裝修。內有崇敬殿,殿額題作“樂善堂”;高宗為皇子時所印的詩集,即名《樂善堂集》。重華宮的故事,可記者有二,《國朝宮史》:

  每歲十二月初一日,懋勤殿首領太監陳龍箋、大筆、墨海於重華宮祗候。以“賜福蒼生”筆,書福字十餘幅,懸貼各宮。自是將軍督撫奏函至,並禦書緘賜之。十五、六等日召禦前大臣、侍衛至重華宮;二十六、七日召諸王大臣、內廷翰林等至乾清宮賜福字。

  按:召近臣面賜福字時,有一儀節:皇帝面南,立書福字;受賜者北面而跪,當禦筆初下時,即開始磕頭。等寫完,兩太監移福字自受賜者身上移過,置於地上候墨幹,名為“一身是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