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蔣氏父子獨裁的差別(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5 09:46:15  


 
  1987年7月15日,世界上實施時間最長的戒嚴令宣布解除,台灣人民真正擁有了自由組黨、結社、辦報辦刊的權利。

  1987年12月25日,蔣經國坐輪椅參加行憲紀念日大會,此時他已不能說話,“總統致辭”由“國大”秘書長何宜武宣讀。會場秩序一片混亂,台下的民進黨籍代表頭纏布條,高舉橫幅大聲抗議、喧嘩。習慣了靠特務機關將台灣整治得井井有序的蔣經國,也許是第一次見識自己親自從魔瓶釋放出的民主。

  面龐浮腫的蔣經國離場前,默默地凝望著主席台下鼓噪的人群,表情落寞茫然。這是蔣經國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個鏡頭。

  19天後,蔣經國病逝。

  當天,台灣全島鮮花銷售一空,成千上萬的台灣人自發街頭列隊向蔣經國致哀。

  變革以巨大的慣性繼續向前。

  1991年4月,台灣“國民大會臨時會”召開,制訂“憲法增修條文”,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1992年5月,“陰謀內亂罪”和“言論內亂罪”被廢止。

  1994年,台灣“省長”直選,讓台灣人民每人一票選舉“省長”。

  1996年,台灣舉行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總統”民選。

  蔣經國未能完成與時間的賽跑,他的前三個任務由繼任者完成,第四個任務在今日已變成嚴峻的台海危機。但他贏得了歷史。

  馬英九在《懷念蔣經國先生》一文中對蔣經國的評價也許最為平正:

  “我們可以說經國先生是一位威權時代的開明領袖,他一方面振興經濟、厚植“國力”,一方面親手啓動終結威權時代的政治工程。我們崇敬他,就因為他能突破家世、出身、教育、歷練乃至意識形態的局限,務實肆應變局,進而開創新局,在這個意義上,他的身影,不僅不曾褪色,反而歷久彌新。”(來源:新浪讀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