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
丁樓的東頭的一幢兩層小樓,是中南海多數孩子都熟悉,都能講出相關故事的一個地方。如今回溯起來,牽出的也都是縷縷的眷戀和溫馨。
地層入門門廳北面是廚房,也就是後來的西小灶。南邊,用如今的話說可稱為多功能廳,當年就是既作餐廳,也當會議室,還用作娛樂場所數功能並舉。
然而,每當孩子們過早地守候在入口處的時候,便可能通過放映廳的兩扇彈簧門的門縫,看到特別有家庭氣氛的場景,有幾家人家還在吃飯。因此,關於在西樓看電影的故事,還得先從西樓裡的吃飯說起。
1959年以前,在此吃飯的有幾家,劉少奇家、朱德家、彭德懷家、楊尚昆家,鄧小平家有時也來這裡吃飯。其他的人家,多是把飯菜打回家去吃。偶爾,例如過年過節的時候,中共中央的其他領導人也會來這裡聚餐。
在西小灶吃飯的幾家中,人口最多的是朱德家。50年代中期以後,朱德女兒朱敏的孩子健健、窩窩陸續出生了,朱德和康克清也把這兩個外孫,留在中南海里撫養了一段。加上早在這裡的朱援朝、朱和平,以及從四川老家接來的孩子,就有十多個人了。
一旦朱德老兩口帶上這十多個孩子,一張桌子就擠不下了。那熱鬧的場面,堪為中南海西小灶壯觀一景。同在這裡吃飯的劉源說:“朱老總家人若是聚齊了,就得坐兩大桌子。上菜都得用盆端。”
陳毅的女兒陳姍姍回憶說:“有一次,我看電影去得稍微早了點,看見朱老總一家,劉少奇一家,兩家圍了兩大桌子吃飯。不知為什麼,後來去西樓看電影,我就故意去得早一點,就想看那種感動人的場面。”
因為朱德家人多,所以吃飯時做的菜也多,每份菜的量也大。同在西樓小灶吃飯的楊尚昆,和朱德是四川老鄉,口味相近。在小餐廳,他常常笑呵呵地端著碗,離開自家的餐桌,跑到朱德一家的餐桌來,嘗嘗這個盤子裡的,拈點那個盤子裡的,嘴裡一面嚼著,一面不住地說:“嗯,嗯,好吃,好吃,還是你們家的菜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