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台灣人的靈位怎會被供奉在靖國神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2 09:41:28  


 
  此外,在台灣新竹縣北埔鄉的濟化宮里亦供奉著33000多名台籍日本兵(與日本厚生省統計的陣亡人數30304不符),李登輝的大哥李登欽1944年戰死在菲律賓呂宋島,亦以日本名字“岩里武則”名列其中。

  即使沒有成為炮灰的台籍日軍,在戰後也面臨盟軍軍事法庭的審判。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戰後共有173名台籍日軍被判有罪,其中26名被列為甲級戰犯判處死刑,另外有147名乙級及以下戰犯判處有期徒刑。這也大大高於朝鮮籍日軍的129人被判有罪和14人被列為甲級戰犯。

  而對於僥幸生還返鄉的多數台籍日軍來說,日本政府對他們態度的冷漠更讓他們寒心。回到台灣後,這些人因帶著戰俘的標記,長時間受到監控,只能在社會底層勉強謀生。部分台籍戰俘到日本尋求幫助,幾乎無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絕。一些台籍戰俘長期滯留在日本抗爭,串連散落各地的同伴向日本政府求償,甚至上訴到日本最高法院。日本司法部卻以違憲為由,裁定台籍“日本兵”終身不得求償。一些台籍戰俘當年的軍餉,以及存在日本郵局里的存款,也都無從追索。

  據披露,一些台籍戰俘和日本戰俘一起在盟軍監獄服刑,被釋放後隨日本戰俘到達日本橫濱,隨即被隔離,其中的日籍官兵受到了熱烈歡迎,台籍日軍卻進了東京的監獄,補服刑期。原來,日本在1952年修改了“國籍法”,居住在日本的台灣人和朝鮮人喪失日本國籍。這也造成軍屬的撫恤、索賠,統統將台籍“日本兵”排除在外。直到1974年12月,一位前“高砂義勇隊”士兵史尼旺(日文名中村輝夫)在印度尼西亞摩露泰島的原始森林中被發現送至台灣,台籍日本兵問題才開始受到世人重視。

  自1977年起,仍然在世的原台籍日本兵在留日台灣同鄉會等團體協助下,展開向日本政府要求補償金的運動。經過多年訴訟,日本政府才在1988年決定以議員立法方式對在二次大戰期間戰死或重傷的台灣人,支付200萬日元撫恤金。與日本人至少可領4000萬日元的撫恤金相比,差別甚為懸殊。

  台籍日軍的悲涼遭遇,一方面顯示了台籍日軍只不過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別國的工具,同樣也是日本殖民台灣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也警醒我們,正是由於當時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才致使台灣割讓給日本,讓台灣民眾遭受日本殖民者的愚弄與壓榨。在中國大陸和台灣正逐步邁向統一的今天,我們仍然不能忘記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烙在台灣人民記憶中的傷痕。(來源:時代周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