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蘇聯釜底抽薪撤走專家 中國如何仿制導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7 09:53:58  


 
  接著在1960年,蘇聯撕毀合同,撤退專家。他們撤走得特別突然,一些關鍵設備只供貨一半就停止供應,有些未到的圖紙資料也不給了,等於是對我國航天事業釜底抽薪。在那種情況下,當時有人存在著一種看法,如果沒有蘇聯的援助,就幹不下去了,只好收攤不幹。但是,黨中央指示我們要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把導彈打上天。

  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再困難也要幹下去。蘇聯專家撤離後,經我國專家梁守槃分析研究,認為我國的液氧完全合格,可以使用,並用它在靶場成功地發射了蘇制“1059”。

  仿制工作是極其艱苦的,沒有材料和電子零件就自己研製,我們認真地解決了超差代料問題,也就是用國產的材料和元器件取代了蘇聯不繼續供應的材料和元器件。終於,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射程600公里的地地導彈(“1059”)仿制成功了。

  那是1960年11月5日,記得那天正好是謝光選同志的生日。“1059”發射成功,大家高興極了,聶總也在發射現場。在晚上的慶功宴會上,聶總發表祝酒詞說,“祖國的地平線上第一次飛起我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枚導彈,這是我軍裝備史上的里程碑,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聶總對“1059”的仿制成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通過仿制“1059”,為了解決蘇聯中止援助的各種材料和元器件,建立起來我國自己的材料和電子元器件協作網,逐步使我國工業基礎提升了一大步,這一步直接支持航天事業的發展,同時對其他行業也有好處。所以,要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尤其軍工更要這樣做。

  “基礎”是航天的根本,像蓋房子一樣,房子不能建在沙灘上,如果計算機芯片全是人家的,人家不給你你就完蛋了。我們的航天事業,就是這樣在當時封閉的環境中艱苦奮鬥,一步步地走過來了。(來源:今晚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