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65年兩岸秘約:蔣介石回大陸任國民黨總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26 16:02:34  


曹聚仁與夫人鄧珂雲在廬山
 
  蔣介石經過一年的認真考慮之後,於1957年初突然召許孝炎回台北,與他進行了長時間的密談。蔣介石說:“對中共發動的和平統一攻勢,決定派人到北平(當時已改名北京,但國民黨仍用舊稱)一行,了解一下中共的真實意圖。”並讓許孝炎推薦人選。

  許孝炎考慮再三,提出三個人選。蔣介石反覆權衡後,選中了宋宜山,派他到北京打聽虛實。宋宜山是蔣的學生,曾任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對蔣介石來說比較可靠。其胞弟宋希濂是國民黨高級將領,被解放軍俘虜後,關在戰犯管理所改造。宋宜山到北京,可以以探親的名義成行。

  1957年4月,宋宜山經香港、廣州,乘火車抵北京。周恩來在北京東興樓飯店會見了宋宜山。宋宜山坦言,台灣派他來的目的就是了解中共關於和談的意向。周恩來聽後意味深長地說:“我們都是一家人嘛!抗戰勝利後在重慶談判時,蔣先生就說,大革命時代,國共兩黨的同志們曾在一個屋里開會,共一個大鍋吃飯。希望我們還會在一起合作。”周恩來一席話,使宋宜山如沐春風,過去對共產黨的種種疑慮一掃而光。

  不久,在周恩來的安排下,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出面與宋宜山商談,李維漢提出了中共關於合作的四項具體條件:(1)兩黨可以通過對等談判,實現和平統一;(2)台灣可以作為中央政府統轄下的自治區,享有高度自治;(3)台灣地區的政權仍歸蔣介石領導,中共不派人士參與,而國民黨可派人到北京參加中央政權的領導;(4)美國軍事力量撤離台灣海峽。

  宋宜山回到香港後,寫了一篇1萬多字的報告交給蔣介石。

  由於宋宜山的報告對大陸的成就頗多讚揚之詞,蔣介石大為不悅。再加上大陸此時已開始了反右鬥爭,蔣介石認為國共談判的時機並不成熟,從而中止了進一步接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