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躍進”中誰保護了故宮
20世紀50年代後期,以高指標、浮誇風和瞎指揮為特征的“大躍進”,不僅給經濟工作帶來巨大的破壞和浪費,也給故宮的利用和保護帶來了危機。
在各行各業都搞“大革命,大革新,大放衛星”的氛圍中,1958年10月13日,北京市文化局黨組提出了一個對故宮“進行革命性改造”的報告。報告對故宮的現狀和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過去由於清規戒律的限制,不准動原狀,不准用燈光,各次陳列遷就主要宮殿,分散零亂,多而不精,參觀極不便利。而且對封建落後的陳跡不能大力鏟除,保留得過多。房屋及環境的清除整理,阻力更大,至今未能脫出殘敗零亂的現狀。庫房雖然積極清除了一百多萬件非文物,但尚遠不徹底。”需要“堅決克服‘地廣人稀,封建落後’的現狀,根本改變故宮博物院的面貌”。
報告隨後提出兩個改革方案:
“第一個方案,是將紫禁城內前後兩部分劃分為二,後半部分從乾清門後由故宮博物院辦陳列,前半部分交園林局建設成為公園。這樣博物院的陳列成一線,可以大大精幹,在紫禁城東西後部開辟兩個便門後,故宮可以四通八達,參觀便利。”
“第二個方案,是按第一方案多保留從太和門起三大殿及兩廡中間主要宮殿,此外交園林局管理。這樣主要的宮殿建築還是作博物館陳列,可照顧各方面的意見,參觀亦便利。綠化部分大部交園林局,博物院更可集中精力辦好博物館事業。但這個方案工程比較大,三大殿兩廡及乾清宮兩廡要安裝燈光,三大殿一帶房屋都需油飾彩畫。”
報告就有關布展內容提出:“根據周揚同志的指示,故宮博物院性質為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博物館,方針是古為今用。”同時設想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如陳列展覽貫徹寧精毋雜,陳列集中;清除封建落後的陳跡;口頭講解與文字說明開始大清理,清除封建落後的影響;多開一些東西交通便門,增辟休息地點;庫房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處理非文物,撥出重複文物;對故宮的宮殿建築擬大事清除,保留重要的主要建築,以70%以上的面積園林化等等。【《關於故宮博物院進行革命性改造問題的請示報告》,1958年10月13日】無疑,這個報告是“大躍進”狂熱時期的產物,和畝產萬斤糧一樣是所謂“思想大解放”、“放衛星”的結果,是頭腦極度狂熱的表現。那時不僅經濟部門出現不顧客觀現實、違背常識的笑話,文化、教育、科學界也不乏其例。在這種背景下,故宮這時提出“大革命”的改造方案也就不足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