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60年代哪裡對毛澤東著作需求最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16 09:34:29  


 
  1982年,中國國際圖書總公司在坦桑尼亞的達雷斯薩拉姆舉辦博覽會時,中國圖書展台前經常有一些大人領著孩子前來詢問一些當時國內也少見的圖書,如《狼牙山五壯士》《海娃的故事》等等,工作人員很奇怪,問到他們是怎麼知道這些書的,這些大人告訴說:他們小時候經常看這些書,還讀過很多中國畫報和其他中國書,並當場背誦出一段毛主席語錄證明對中國的了解。

  2003年12月26日,前非洲統一組織秘書長薩利姆·艾哈邁德,面對前來採訪他的新華社記者,拿出了一張珍藏多年的照片,那是1969年,年僅27歲的薩利姆出任坦桑尼亞駐中國大使。他說,“在天安門城樓上,我向毛澤東主席遞交了國書。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毛澤東,也是我一生中一個非常難忘的回憶。”從1970年到1980年,身為坦桑尼亞常駐聯合國大使,薩利姆為爭取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盡了自己的力量。他還指著書櫃中全套的《毛澤東選集》說到:毛澤東本人從未到過非洲,可許多非洲兄弟都知道他的名字,這是因為他的思想已融進了中國援助非洲人員的行動中。可以這樣說,沒有毛澤東思想在理論上的指導和中國在經濟上的無私援助,非洲國家在擺脫殖民主義、爭取民族解放、獲得國家獨立和經濟自給的道路上將花費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多的犧牲,走更多的彎路,這一點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

  2006年,在北京成功舉行48個非洲國家元首參加的中非合作論壇,這是二十一世紀中國繼承“紅色世紀”留在非洲大陸文化遺產的開始,但相比上一代中國人在深耕播種所期望的,顯然還僅僅是開始。(摘自:《新中國書刊海外發行傳播60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