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周恩來初任總理組建新中國首屆“內閣”解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1 09:27:15  


 
  在這份任命名單中,各黨派民主人士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占了較大的比重:4位副總理中,有兩位是民主人士(郭沫若和黃炎培);21位政務院領導成員中,有11位是民主人士;政務院下屬的34個機構的103個正副職位中,民主人士占49位,其中15位是正職(郭沫若擔任了兩個正職)。

  對民主人士的安排,周恩來煞費苦心……

  中國各民主黨派在爭取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鬥爭中做出過應有的貢獻,在新政府中對各民主黨派的主要人物的安排顯然極為重要而又極為複雜。憑著長期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的經驗和對各黨派民主人士情況的了解,周恩來提出了一個民主人士的任職名單,得到了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基本認可。但要妥善地安排他們在政府中任職,還得做大量的工作。

  傅作義將軍,對和平解放歷史名城北京有著特殊貢獻,毛澤東和周恩來決定給他安排一個部長職位。考慮到傅作義在綏遠時曾興修河套水利工程,有過水利工作的經驗,因此周恩來提名傅作義擔任水利部長,並把當時的北京市委副書記李葆華調到水利部給傅作義當副部長、黨組書記。

  找來李葆華等人,周恩來特意交代,要協助傅作義先生做好工作,並說:水利部的人員配備中,“凡是傅作義提的人我們都要用。”了解周恩來這層意思後的傅作義,大膽地向周恩來舉薦了兩位民主人士,一位是原國民黨黃河治理委員會技術專家張含英;另一位,則是年過70的原國民黨河北省黨部主任委員、中央執行委員、北平市長劉瑤章。新政府沒有食言,很快按傅作義的意思將他們兩位分別任命為水利部副部長和辦公廳主任。

  在知名的民主人士中,有一些是曾經拒絕在國民黨政府中做官的。請他們擔任共產黨政權裡的高官,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在周恩來等人於情於理的勸說下,他們最終同意“出山”。“出山”後劉瑤章是這樣解釋自己的行為的:“以往堅拒做官是不願入污泥。今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府,我做的是人民的官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