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印度的民主為何沒有取得應有的進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3 11:30:51  


 
  眾所周知,英語是今日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印度法定的官方語言按照國家的規定有十六種之多,至於事實上印度人到底使用多少種語言,恐怕要做人口普查才搞得清。這反映了印度歷史上形成的多元文化的複雜性。印度沒有統一的語言和文字,也沒有統一的歷史叙述,因此難以用西方定義的民族國家來觀照這個國家。但無論如何,英國殖民次大陸兩百年的歷史總是獨立後印度的奇恥大辱。既然如此,為何印度要將英語列為國家的官方語言呢?按常理推斷,人們大概會以語言沒有階級性為據。既然百多年來英國人培養的大批印度精英如尼赫魯等鬧獨立的大腕都是在倫敦讀的書,所以一定是他們覺得英語已經深入上層社會,是統治精英的語言,將英語列為國家的語言也是很自然的,咱們用不著“把小孩連同臟水一起潑了”。這個邏輯看上去挺對頭,但卻大錯。根據本書作者的觀察,英國人被迫從次大陸退出後,在印度講英語的統治精英看來,英語也屬於“臟水”,應該一潑了之,而對此持強烈反對的卻是弱勢族群,甚至包括賤民群體。也就是說,堅決主張保留英語為國家法定語言的人,最初在印度竟然主要是並不懂英語的群體。這個實在太出乎意料,令我不禁對作者的獨具慧眼深感興趣。

  如前所述,印度是多民族國家,其中最大族群是講印地語的民族,獨立之初大約可占到人口一半之強,因此鬧獨立的精英也是以該族群的上層人士為主。按他們當時的壓倒性看法,英語應該拋棄,因為這是殖民主義的殘留,保留英語就是接受英國人的殖民統治。這個判斷按理也無大錯,但問題是英國人既然連同其語言都滾了,那麼什麼語言應為國家語言呢?精英們很自然選擇了印地語,而這卻不是其他族群的語言。而且這個提議一經提出,非印地語族群的第一感受並不是歡慶殖民者滾蛋的愛國主義情懷,而是將此視為印地語族要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奴役”他們的重要指證,因此立即強力反對,並幾乎釀成重大政治事件。不僅是泰米爾人、孟加拉人、泰盧固人等群體做如是想,連賤民群體也不接受印地語族,雖然他們大部分人可能也只會講印地語,因為他們覺得把印地語列為國家主要語言的“險惡目的是繼續維持婆羅門統治的種姓制度”,所以他們儘管不懂英語,但至少懂得用英語來抗衡印地語對他們未來的“解放”比較有利。

  在這個背景下,後來發生的事情就都較易理解了,至於今日印度人人都爭相學習英語是否可被解讀為這段歷史的正面延續,則又另當別論。而賤民階層時至今日仍然是最不會講英語的群體,則反映了政治解放仍然代替不了社會、文化、經濟等其他重要領域的解放的事實。幾年前有印度教授跟筆者談過他的憂慮:由於印度政府規定高等院校必須招收一定比例的低種姓和賤民階層學生,他們中大部分不懂英語,這使一些大學課程只好放棄以英語授課。當時筆者表達了一個頗激烈的“民族主義觀點”,認為社會平等之重要遠甚於印度學生是否能以倫敦人的腔調講話。看了本書後,筆者突然覺得自己雖也研究一些印度問題,其實對印度政治和社會的複雜性仍然還是欠理解的。

  從上述叙述,也許可以得出世界為什麼需要“想象”印度,因為我們通常對像印度這麼個大國,往往太易於從其表征來談一些自以為深刻的見解。如西方記者當年在中國問題上常常自嘲的那樣,去中國訪問兩周,可以寫一本“頗為深刻”的著作,訪問兩年就什麼都不敢寫了。在印度問題上,它的那些崛起的表征很有點五光十色。印度人自稱的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又似乎在以一種教訓的口吻訴說著什麼委屈,好像最大的民主國家居然不是最強的民主國家,甚至連次強再次強都完全輪不上,乃至連非民主國家都比不上,這實在讓印度精英覺得有一口氣難以咽下。對所有這些表征,印度人自詡的、外界施加其上的,恐怕都需要運用想象的工具予以辨析,這大概是作者將其書名定為“想象印度”的一個理由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