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五六十年代中共高層解決邊界問題的思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4 11:53:31  


 
  (二)關於怎樣看待歷史資料。

  解決邊界問題時,需要以歷史資料作為劃界的法理依據。這就有一個如何認識歷史資料的問題。中央認為:一般的歷史資料只能做參考,清朝末年、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時期的一些邊界談判資料,可以作為法理根據。為什麼一般的歷史資料只能做參考而不能作為法理依據?這牽涉到如何認識歷史的問題。對這個問題,中央認為應該遵守三個原則:

  1、承認歷史事實,還原本來面貌。歷史上中國與周邊的民族或部落常有戰事,互有勝敗。我國古代史書像《漢書》、《資治通鑒》等都有許多記載和評價,但這些史書的觀點,多是從中原王朝統治者的角度出發的,有偏頗和不當之處。中央認為應該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糾正一些錯誤觀點。

  2、既不能割斷歷史,也要看到歷史的發展。中國封建王朝統治時期是不注意邊界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至邊界一向不明確。邊界處在“犬牙交錯、出出入入、分而又合,合而又分”的狀態。歷史上中國邊界的變化很大,有的地方漢朝一個樣,到唐朝又一個樣。中國以史書記載詳盡著稱於世,每個時期的情況都有史書記載,如果把所有史書都搬出來作為討論邊界問題的依據,就會把整個亞洲翻騰起來。周恩來講過:“如果把蒙古王朝的版圖作為根據,那就要震動世界了。”(周恩來在全國人大一屆四次會議上的報告摘要,1957年7月9日。)

  3、要根據今天的情況和國家的政策來看待歷史。中國邊界的交涉是從清朝末年開始的,歷經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整個交涉過程實際上是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侵略者作鬥爭的過程。這個時期定的條約,大多數對中國來說是恥辱的、不平等的條約。

  但如何對待這些條約,中央認為也還要看今天的情況。比如,同周邊民族主義國家的關係,封建時代是戰事連綿,你爭我奪;19世紀後,遭到殖民主義入侵,經歷了共同的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都贏得了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維護國家主權、實現世界和平已經成為這些國家的共同利益和要求。所以,中央提出一定要看到這些變化,按照這種新型的關係來正確處理歷史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