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孫中山不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31 10:19:56


 
  孫中山是近代中國“平民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因此可以將他稱為“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家”

  孫中山一生中得到的來自資產階級方面的支持並不多。辛亥革命前,國內的資產階級大部分投身立憲運動和國會請願運動,不贊成他的武裝起義方案。武昌起義後,資產階級一度附和革命,但他們對孫中山的“激烈”主張不放心,很快選擇了袁世凱。其後,孫中山到處旅行、演講,宣傳“社會革命”,但是也到處受到反對。他的舊日戰友公開聲明:“近日吾國實業衰落,急當獎勵資本家以開發富源,不當以社會主義過為遏抑”,明確地要和孫中山分道揚鑣。1913年,他發動“二次革命”時,遭到資本家們的普遍反對。1924年,廣東的商人們更發動“商團叛亂”,反對孫中山及其政府。固然,這次叛亂的領導者是買辦資產階級分子,但其參加者大部分還是一般工商業者。假如孫中山是所謂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革命家,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上述情況嗎?

  近代中國,特別是戊戌維新以後,隨著大批年輕人出洋留學,也隨著廢科舉,興學堂,中國社會出現了一大批新型知識分子。這是此前中國不曾有過的一種社會力量。他們具備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是以出賣腦力和知識為生的雇傭勞動者。他們不是資產階級,也不是當權派,在社會身份上屬於“平民階層”或接近“平民階層”。其中有些人附庸於清朝政府,或附庸於資產階級,成為他們的代言人,但是其中也有不少人始終以“平民”的代言人和利益的代表者自居。驅使他們投身革命的動機是救亡,是民主,是將中國從列強瓜分和封建壓迫中解救出來,而不是發展資本主義的要求和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的利益。自然,他們在設計未來社會的模式時,易於接受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以至無政府主義的影響。這一部分知識分子可以稱為“平民知識分子”。孫中山正是這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因此,我覺得,與其將孫中山定性為“資產階級革命家”,不如定性為“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家”為妥。

  從孫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權”、“節制資本”這兩條具體綱領來看,也不應把他稱為“資產階級革命家”

  說到這裡,需要著重分析一下孫中山提出的兩條具體綱領:“平均地權”與“節制資本”。
 
  “平均地權”,按照孫中山的解釋是:地主自報地價,政府照價徵稅;一旦交通發達,工商業發展,該片地價增值,則原價歸地主,增價為全社會所有。例如,上海黃浦灘的某片土地,地主報價100元,後來增值為10000元時,地主所得僅為100元,而其餘的9900元則按照“漲價歸公”的原則,“為國民所共享”。同時,國家還可以按100元的原價收買這塊土地。這一政策,剝奪土地所有者壟斷土地,成為暴富的機會,既使國家掌握大量財富,又使國家可以廉價取得為發展國有經濟所必需的土地。因此,孫中山認為,這是實行社會主義的簡便辦法。
 
  “節制資本”,按照孫中山的解釋是:首先要發達國家資本,同時節制私人資本。凡有“獨占”性質,或規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興辦的企業,如銀行、鐵道、礦產等,由國家經營、管理;凡能夠“委諸個人”,“或其較國家經營為適宜者”,“應任個人為之”。這裡有人會問,這不是發展資本主義是什麼?問題是:孫中山雖然表示過,要保護並獎勵民營企業,但是,第一,孫中山主張,不能讓這種“私有資本制度”操縱國民之生計;第二,實行累進稅率,多征資本家的所得稅和遺產稅。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到,孫中山為“私有資本”留下的活動餘地很小。他曾在《實業計劃》中宣布,“既廢手工采機器,又統一而國有之”,“擬將一概工業組成一極大公司,歸諸中國人民公有”。請注意這裡的“一概工業”四字,由此不難想見,他所準備組建的“極大公司”的規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