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若“飛將軍”遇到漢高祖
http://www.CRNTT.com   2024-05-15 11:51:25


李廣飛身奪馬,智脫匈奴”繪畫。(圖源:陝西司馬遷史記博物館)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電/西漢“飛將軍”李廣,戎馬一生,未能封侯,成了懷才不遇的象徵。《史記.李將軍列傳》引漢文帝語:“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若李廣遇到漢高祖,真能封萬戶侯麼?

  漢初衹有三個萬戶侯。劉邦稱帝,以從未上過戰場的張良、蕭何為首功:“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他令張良“自擇齊三萬戶”,張良辭謝,遂封一萬戶。蕭何先封八千戶,後加二千,也成萬戶侯。眾人推曹參為軍功第一,但劉邦認為那只是“一時之事”,不比蕭何做後勤的“萬世之功”,故雖封萬戶,功居蕭下。

  萬戶之下,除周勃一人為八千戶侯外,是五名五千、六千戶侯,包括陪劉邦參加並逃離鴻門宴的夏侯嬰、樊噲。夏侯嬰隨劉邦從彭城敗逃時救了劉邦的一對兒女。樊噲娶了呂後之妹,在鴻門宴吞生肉、斥項羽,救過劉邦的命。二位都是最早跟劉邦起事的老哥們兒,身經百戰,卻都未封萬戶侯。

  戰國以降,政治重實用,英雄不論出身,有戰功即有賞。劉邦封賞相當慷慨。比如鴻門宴時項伯以身護衛劉邦,靳強陪劉邦逃回霸上,紀成、周苛、酈食其等於劉邦稱帝前犧牲,呂馬童等五人在項羽自殺後將他分屍,這些人或他們的遺屬後來都封了侯。韓信初見劉邦,說項羽不善用人、吝惜賞賜,無非“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正因劉邦任人唯賢,也願有飯大家吃,所以屠狗的樊噲、賣帛的灌嬰、養馬駕車的夏侯嬰、替人編竹器奏哀樂的周勃以及低級公務員蕭何和曹參都願為他效力,也都爆發出承平之世不曾有的政治或軍事才能。

  劉邦對屬下的戰功記錄極詳:斬首多少,俘虜若干,何處攻城先登,何時擊潰敵軍,每次賞給什麼爵位(雖然最初多是空頭支票)。司馬遷於各功臣傳中一一照抄。但中國古代論功行賞,最重開戰前的運籌帷幄,然後才談得上行軍、攻城等實地操作。所以《孫子兵法》以《計》開篇,劉邦則延續了這一傳統。後世《三國志.荀彧傳》裴鬆之注引曹操《請爵荀彧表》,也說“慮為功首,謀為賞本,野績不越廟堂。”廟堂是謀劃,野績指戰場血拼,故“蕭何之土,先於平陽(曹參),珍策重計,古今所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