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解放軍炮兵某部在炮擊金門前表決心。 |
從1948至1958年,世界兩大陣營之間經過軍事或准軍事對抗完成了世界戰略地圖的精確製作過程。1958年發生在中國東南沿海金門海域的獨特戰爭,成了這10年中精彩而又耐人尋味的一戰。
“今天開炮,時機選擇得當”
1955年萬隆會議後,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逐步確立了爭取和平解放台灣的方針,但這一努力遭到了美國政府的阻撓。1956年的“波匈事件”(波蘭和匈牙利國內爆發的反對蘇聯干涉其內政的大規模群眾運動)後,美國調整了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冷戰政策。1957年6月28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舊金山發表演說,毫不掩飾地道出要消滅一切社會主義國家的圖謀。從這年12月起,美國先是中斷了中美大使級會談,繼而慫恿逃到台灣的蔣介石集團對大陸沿海進行騷擾破壞,妄圖通過製造既成事實把台海兩岸的分裂狀況永久固定下來。1958年5月,美國在台灣成立“美軍聯合協防軍援司令部”。
在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的慫恿和包庇下,台灣方面不斷出動飛機深入祖國大陸內地,在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等地空投特務、散發傳單,甚至對福建沿海地區進行轟炸。與此同時,蔣介石政府還不斷向金門、馬祖等靠近大陸的島嶼增兵,至1958年夏季,金、馬兩地的兵力已達10萬之眾。台灣海峽的局勢日趨緊張。
金門列島位於福建南部廈門以東,距大陸約5.5海裡,分為大金門和小金門兩島,附近還有大擔、二擔兩個小島被蔣軍困守,他們不斷對福建沿岸進行騷擾。
1957年12月,由鐵道兵承建的連接福建鷹潭和廈門之間的鷹廈鐵路通車,這極大地提高了福建前線的國防運輸能力。12月18日,毛澤東作出批示:“請考慮我空軍1958年進入福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