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前蘇聯何以成為經濟大蕭條中的大贏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9 13:25:59  


 
  第五,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提出合作共贏的建議。

  1933年 6月,蘇聯在倫敦召開的世界經濟會議上,提出一項發展對外貿易,加強國際經濟合作的計劃,建議西方國家向蘇聯提供長期貸款,以保證蘇聯正常出口,蘇聯則准備在短期內向國外提供總值約為10億美元的訂單,并可能在近期內購買1億美元的有色金屬,2億美元的黑色金屬,約1億美元的紡織品、皮革原料和橡膠,約4 億美元的設備和5000萬美元的消費品。這些建議,既有利於蘇聯經濟發展,也有利於西方國家緩解危機,應該說展現了在國際舞台上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2.錯誤政策導致烏克蘭大饑荒

  大蕭條時期,蘇聯的一些經濟政策也有爭議:

  第一,加強對外匯和關稅的管理,構建經濟安全的“防火牆”。

  在新經濟政策時期,蘇聯一度允許有限的私人外匯業務,1930年則實行了對外貿、外匯、關稅在國家壟斷下進行嚴格管制的制度,完全取締外匯和有價證券交易所的一切活動。這一臨時性措施在當時有利於防止金融危機向蘇聯本土擴散,但在國際經濟危機結束後,特別是在二戰後沒有放寬,反而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經濟應有的重要特征。這些穩定經濟秩序的積極措施,最終轉變為阻礙經濟發展的因素。

  第二,逐步取消租讓制度,贖買外資企業。

  在新經濟政策時期,蘇聯曾鼓勵外資以租讓企業的形式在蘇聯存在。1930年,蘇聯頒布了廢除租讓制的法令。在大蕭條期間,蘇聯利用外資的方式,逐漸由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為主,變為向國外借貸和有償技術引進為主。但借外債需要支付利息,容易造成償還壓力;有償技術引進的效果,往往不如開辦合資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直接學習。蘇聯日益孤立於發達國家擴大相互投資的潮流之外,長遠來看阻礙了經濟發展。

  第三,初級產品價格暴跌,卻擴大出口。

  斯大林當時判斷,下一次世界大戰正在醞釀。因此,他要求全黨全國人民必須努力在10~15年內基本完成工業化,為此不惜忍受暫時的艱苦生活。蘇聯為了加速工業化,不得不依靠農產品和原料出口來換取外匯,以支付機器設備等進口費用。當時國際市場上的農產品和原料價格都暴跌,蘇聯卻擴大出口,因此蒙受巨大經濟損失。特別可怕的是,蘇聯擴大農產品出口時,國內農產品大幅減產。而隨著工業化的進展,需要供養的城鎮人口卻大量增長。

  在農業集體化運動中,糧食、肉、奶的供應都嚴重短缺,不得不開始憑證供應。這樣,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不大,一些地區有所下降,烏克蘭甚至出現大饑荒。烏克蘭在20世紀90年代獨立後,議會通過了“以反人類罪譴責斯大林領導的蘇聯政府在烏克蘭政策”的法案。

  3.蘇聯是大蕭條時期的大贏家

  蘇聯人民的艱苦努力和蘇聯領導人基本正確的對外經濟政策,使得蘇聯成為大蕭條時期的大贏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