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彪為何要在杭州修建行宮?(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9 10:22:22  


  1973年6月,我從駐蒙古使館結束任期回國。若干年後曾去杭州療養,在一個熟人的指引下,參觀了林彪在杭州的行宮及其地下建築——統稱七○四工程。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湖,湖畔景色美不勝收,歷代名勝古跡隨處可見。這裡的確是居住和療養的勝地,令人流連忘返。我記得唐朝詩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滿之際,寫了一首《春題湖上》的七律,最後兩句:“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在杭州為林彪建一所行宮,使之來往東南沿海時可以駐足休養,這在六七十年代,各地為最高領導人大建賓館的風氣下,不足為奇。

  西湖的西側丁家山下,清朝一名劉姓富商,在湖邊建有一所別墅名劉莊。全國解放後,改為高級賓館。其中緊挨湖岸的一號樓,幾經改建裝修,成為毛主席來杭州的駐蹕之所。山上林木葱蘢,曲徑通幽,建有“毛澤東讀書處”。山下浩淼湖波,蕩人心懷,水上魚鷹點點,偶有扁舟穿行其間。湖邊建有回廊,可作雨中散步和欣賞湖景之用。毛澤東到南方巡視,一般都要在劉莊住上一段時間,他曾戲稱杭州為其第二故鄉。

  七○四工程建在距離劉莊西南約三公里,杭州南高峰北坡的五老峰下。周圍松林濃密,環境蔭蔽,與劉莊那種一望難收的空闊恰成對比。行宮為井字形建築,坐北朝南,主樓兩層,層高五米以上,其後為凹字形平房,亦甚軒昂,為警衛及服務人員住所。整個建築一萬二千平方米,相當於北京六十戶人家的五層樓房三座,給人的感覺是豪華、氣派。

  這所行宮更有特色的,是它的地下工程。地點在主樓以北一個厚二十至三十米的山包底下,其規模之大令人咋舌。地下通道全長約九百米,包括其中心一個方形和一個梯形的通道間。大小房間總共有四十七個,分做中央議事廳、作戰指揮室、大小工作室、通訊室、水供房、發電配電間、倉庫,以及各種人員的休息間,總面積四千多平方米。中央廳為5米×7米的無柱結構,相當開闊。在通道的南部,專設電梯間,有電梯直通主樓二層,電梯口在林彪的臥室和書房之間。地下電梯間旁,有一間專為林彪所設的小會議室。整個地下建築通風良好,不感潮濕。

  地下工程有四個出口,都裝有兩至三道防原子、防生物、防化學的三防鐵門。其最外一道鐵門厚約二十厘米、重五百公斤。

  主樓上,林彪的臥室、書房和會客室在東頭,碩大的窗戶上,都裝有防彈玻璃。

  地面建築,除主樓外,還建有總共一萬多平方米的三座樓房。二號樓為豪華的室內游泳池,在主樓的西南;三號樓在主樓背後,名為將軍樓。據說是黃、吳、李、邱等人來杭的下榻處;四號樓在主樓的東側,供當地軍隊領導人來此使用。各處樓房加上庭院、道路、草坪,共占地三百零七畝。

  整個建築是1970年4月開工的,為對外保密,稱為七○四工程。1971年6月基本建成,共耗資三千一百萬元,用去木材八千立方米、鋼材三千噸、黃銅一百八十噸,以及大量的水泥和其他建築材料。

  工程的主持人,是林彪集團的幹將、原空五軍政委、省革委會副主任陳勵耘。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