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我怎樣採訪本.拉登”(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7 10:07:50  


採訪本.拉登
 
  拉登從不允許記者追問

  幾年之後,我採訪了那個將替代薩達姆成為世界上最受人仇恨的人——奧薩馬.本.拉登。

  我們的這次採訪使他第一次登上電視。一個滿臉胡須、個子很高的男人用AK47突擊步槍推開門,他需要彎著腰才能進入這座在半山腰上用泥土堆砌而成的小屋。泥屋裡鋪著破舊的地毯,用燈籠照明。外面凜冽的寒風呼呼地吹著。我們熱切地希望這就是奧薩馬.本.拉登——美國和英國情報局認定的世界上最危險的人物。我們正在等待著採訪他。他直起身來,包著白色頭巾的頭快要碰到屋頂了。他的長胡子裡夾雜著一些灰白的胡須,沒有笑容,眼睛裡閃著固執的光芒。

  他穿著白色長袍,長袍外還罩了一件迷彩戰鬥夾克。他對我們點點頭,解開夾克,然後坐在我們對面的破毯子上。他側擁著那支步槍,就像擁抱著他最喜歡的孩子。他對著電視燈眨了眨眼睛,開始回答我們的問題。

  本.拉登對待採訪的風格是從不允許追問,他的採訪基本上是政策宣言。此前幾個月,奧薩馬.本.拉登因宣布對美國的討伐或曰聖戰而引起關注。我和CNN的同事們成為了第一個採訪他的電視台記者。但是,採訪剛開始的時候,無論是看著他還是聽他講話,都覺得他不像是世界上最危險的人物,反倒像我在鄰近的巴基斯坦宗教學校採訪過的穆斯林牧師。他聲音溫和,有時快速眨眼睛,有時咳嗽一下。

  我最初的判斷顯然是錯誤的。隨著採訪的進行,他變得強硬起來。我們聽到了他憤怒的言辭,後來世界領教了那些言辭的真正意義。

  我們都知道,就在阿富汗這些山間的土屋、草棚和洞穴中以及沙漠中的營地中,本.拉登鼓動和策劃了繼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的對美國最嚴重的襲擊。在這次恐怖襲擊中,被劫持的飛機襲擊了紐約的世貿大廈和五角大樓,就在2001年的9月11日。一兩個小時之間,近3000人死亡,而震驚的全世界都從電視直播中觀看了這次襲擊。

  不久之後,美國發動了對兩個國家的戰爭,一個在阿富汗,一個在伊拉克。直到2008年的今天,本.拉登依然自由自在。

  我於1997年3月對他的採訪中仍然保留著他最重要的口頭聲明。本.拉登並不是我記者生涯中遇到的第一個世界級罪犯。在我50年的國際新聞記者生涯中,我採訪過其他一些臭名昭著的人物。現代社會中,輿論聲音——無論是多麼極端的話題——對那些公眾人物而言變得越來越重要,而我正是這個時代中的一名記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