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我怎樣採訪本.拉登”(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7 10:07:50  


 
  採訪時他幾乎沒笑過,緊緊握著自動步槍

  經常有人問我,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採訪薩達姆.侯賽因是不是我人生中最重大的採訪。在一段時期內,採訪薩達姆確實是最重大的。但是,6年以後,採訪了本.拉登以後就不再是了。

  採訪本.拉登是在阿富汗進行的。阿富汗,一個遙遠的中亞國家,在過去的30年裡,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引起世界的關注。整個20世紀80年代,蘇聯入侵並進行了持續的戰爭,直至其失敗。這促生了一代穆斯林戰士,其中包括本.拉登。而他們的戰鬥也部分地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狂熱的塔利班取得政權,開始為本.拉登及其阿拉伯戰士提供庇護,但2001年“9.11”襲擊促使美國迅速推翻了這個穆斯林政府。

  作為CNN的國際新聞記者,我曾經多次到過阿富汗,報道過阿富汗與蘇聯戰爭中的雙方以及20世紀90年代塔利班的崛起,以及後來2001年的美國戰爭。所以,1997年,CNN決定嘗試採訪本.拉登時,我對這個國家已經相當熟悉。我們在倫敦與他的代表碰面,取得了他的採訪許可。當時還有許多英美媒體想要採訪他,但我們贏得了這一競爭。

  在我看來,CNN的優勢在於它是當時世界上惟一的國際電視新聞網,而且,本.拉登熟知CNN對第一次海灣戰爭的報道以及我在其中的角色。我們飛到巴基斯坦的伊斯蘭堡,然後驅車穿過凱博通道來到阿富汗東部城市賈拉拉巴德,本.拉登的藏身之地就在賈拉拉巴德境內的托拉博拉山區。

  在那裡一個蚊蟲肆虐的旅館裡,我們不勝其煩地等了7天。最後,我們接到通知說幾小時後可以採訪。傍晚時分,我們3個人——制片人彼得.伯根、攝像彼得.尤維納爾和我一起上了一輛小巴士。本.拉登的人要求我們戴上蒙著黑布的墨鏡作為眼罩,然後開車把我們送上山。沿途許多神情緊張的士兵不斷對我們進行檢查,但我很自信我們沒有危險。即使採訪時本.拉登幾乎沒有笑過,並且緊緊地握著他的自動步槍,氣氛非常職業,但沒有威脅感。當時,關於本.拉登的公開信息幾乎沒有,我們的採訪目的就是發掘盡可能多的相關信息,包括他的歷史和動機。

  很明顯的是,他對美國蓄謀已久。本.拉登告訴我們,他對美國宣戰是由於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和第一次海灣戰爭後不斷對沙特阿拉伯增兵。他警告美國平民離開那個地區,並譴責說,由於他們支持政府,因而容易被攻擊。他還明確指出自己的長遠目標,要求美國停止一切針對穆斯林世界的煽動行為。這個聲明傳達了他心中的願景,他想改變一整個巨大的地區,從摩洛哥穆斯林到印度尼西亞穆斯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