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魯迅家道敗落背後:爺爺行賄不懂潛規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0 09:33:32  


 
  這個周介孚是科場高手,曾高中一甲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做了三年京官。其後當了三年江西金溪知縣,因脾氣太差大罵江西巡撫而被彈劾免職。此後受好友李慈銘指點,賣田捐官,補了內閣中書一職,長期在京為官。光緒皇帝欽定他斬監候,周家發動周介孚的科舉舊交、京官同僚,又賣了家族的良田和店鋪,疏通上下環節。他的案子由浙江省負責,時任浙江按察使是趙舒翹。所謂的“斬監候”類似於死刑緩期執行,要等到“秋後處決”。趙舒翹覺得周介孚的運氣太背了,大家舞弊都沒事,就他被攤上了,對他很同情,加上各種各樣的招呼,就把周介孚的死刑給押了下來,秋後並未處決。周介孚保住了一命,殺也不是放也不行,在杭州的監獄裡呆了八年。鬧八國聯軍時,京城監獄中犯人紛紛逃離監獄,事後又自動回來歸案。刑部因此奏請赦免所有犯人,得到慈禧的批准。刑部尚書薛允升援引此例,將遠在杭州的周介孚也列入赦免名單,得到慈禧同意釋放。薛尚書是周介孚的同年進士,很同情周介孚在科舉舞弊相當普遍的情況下獲罪,就稀裡糊塗地把周介孚釋放了。

  周介孚回家閑居了三年後,死了。他是一個規範的封建士大夫,但科場行賄給讀書人丟了臉,江南讀書人都不願意提起。一旦提起,就可能被人舉一反三,牽涉出更多的類似案件來。所以這件案子很快被刻意淡忘了。半個多世紀後,此案才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因為案犯周介孚的孫子大紫大紅了。他就是魯迅。爺爺入獄讓周家家道中落,很多魯迅研究者認為,如果沒有此案,魯迅繼續生活在安逸奢華的家族中就不會成為本階級的“叛徒”,中國現代文學也就少了一個領軍人物。而周介孚拜托殷主考關照的長子在案發後,被朝廷革去秀才功名。年輕人本來身體就弱,受案子一嚇第二年就一命嗚呼了。周介孚死去的這個長子就是魯迅的父親周伯宜。

  整個案子背後最值得挖掘的是:為什麼科場行賄司空見慣,讓讀書人和官員都對因此被抓的人表示同情?

  任何行賄都有官員的責任。如果官員不需要錢,行賄案就不會發生。殷主考如果不是因為周家的下人不通人情、亂喊亂叫,也不會把他和老相識周介孚報官。他是看中周介孚送來的錢了,他需要這筆錢。主考官都是京官充任的,一般都是翰林院等冷衙門中的官員外放地方鄉試主考。科舉被京官看作是撈錢致富的重要門路。這也是為什麼科場舞弊案層出不窮,大家見怪不怪的原因。

  京官們實在太窮了,太需要利用外放賺錢養家糊口了。

  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中興名臣曾國藩出任江西鄉試正考官,赴任途中接到了母親病逝的訃聞,竟然沒錢回家奔喪。曾國藩當時42歲,歷任朝廷各部侍郎,依然窮得丁當響。出京前,北京家裡已經一個銅板都沒有了,全靠友人資助勉強支撐。江西官員和各地朋友凑了一千兩份兒錢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久旱逢甘霖,曾國藩趕緊拿出三百兩托人捎回京城還債,又拿出二百多兩送到省城還債,拿著剩下不到四百兩銀子回家給母親操辦喪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