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道德經》曾風靡歐洲 啓發西方哲學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4 12:34:36  



  一戰後,在歐洲人中興起了一股東方文化熱、中國文化熱。在這股熱潮中,西方人發現,對於西方文化來說,最好的拯救良方莫過於老子和他的《道德經》。他們發現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處事原則、“無為而治”的行為方式,對彌補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失落和強權意志,都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由此老子思想在西方真正熱了起來。

  當時很多西方學者到中國來尋找失落情感的歸宿和醫治西方文化弊端的藥方,像英國哲學家羅素就在1919年來到中國,他認為中國人提倡的禮讓、和氣、智慧、樂觀的人生之道遠非西方文化所能及,因此西方文化要學習中國的道德哲學。而西歐的民眾尤其是青年,紛紛組織團體來研究老子思想,像德國當時著名的組織“自由德意志青年”和“遊鳥” 就以老子為精神領袖,其行事一切以老子哲學為依歸,追求道家的境界。一些社團在章程中寫道,德國的青年深受組織的束縛,拘束自己的創造精神,因此現在要以老子為導師,追求自己的精神之權利和無條件的自由。1919年,德國詩人柯拉邦德寫了一篇《聽著,德國人》,在這篇文章中他號召德國人應當按照“神聖的道家精神”來生活,要爭做“歐洲的中國人”。

  老子的思想由此在西歐影響廣泛,當時有位名叫魏時珍的中國學生到歐洲留學,發現大學的教授十分熱衷於與他探討中國文化。一位姓陳的中國學生在歐洲旅行時,發現在一所鄉村中學裏,老師向學生講授“無為而治”的道理,並盛讚老子學說比孔子學說深奧。當時老子成為歐洲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國人之一,不少家庭都收藏有一本老子的《道德經》。

  對於老子的崇拜,在戰敗國德國體現的尤為明顯,戰爭的失敗使德國民眾對西方文化弊病有著更深的切膚之痛。而老子的思想就像一劑清醒劑,直接指出了西方文化的弊病,因此深受德國青年的崇拜,當時一篇文章這樣寫道,“戰前德國青年在山林中散步時懷中大半帶一本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現在的青年人卻帶一本老子的《道德經》。”

  幾百年來,《道德經》的西文譯本總數近500種,涉及17種歐洲文字,在譯成外國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發行量上,《聖經》排第一,《道德經》高居第二,由此可見老子及其思想在西方受歡迎的程度。(來源:環球時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