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昌古镇(图片来源:光明网) |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據光明網報道,隨著春節假期的臨近,很多人已將假期外出旅遊列上日程表。游遍了名山大川,看遍了古跡名勝,最近幾年,到古鎮(城、村落)去聆聽歷史的足音、感受他鄉的風情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充滿滄桑感的古代建築,各具特色的民風習俗,偶爾還能碰到身著漢服的俊男靚女,讓人能夠獲得穿越般的文化體驗。
人們對古鎮旅遊的鐘情,加速了古鎮的開發,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古鎮接近3000個。不過,在文旅征程上一路狂奔的古鎮,也遇到了同質化、過度商業化等問題的困擾。如何帶給遊客持續的新奇體驗,如何保持自身的文化底色,成為很多古鎮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1 不能讓古鎮長成一個樣兒
目前,旅遊古鎮雖多,能讓人記住的卻很少,“很多古鎮長得都一個樣”——地面是石板路、建築是木瓦房、吃的是小零食、賣的工藝品也大同小異。經常去古鎮旅遊的一些網友在網上吐槽古鎮旅遊:“不去會後悔,去了更後悔。”
同質化的背後是過度商業化。當古鎮變成可以批量開發加工的產品,不管怎麼刻意設計,都很難擺脫標準化的痕跡。比如,不少江南的古鎮,隨著大量遊客的湧入,那裡操著吳儂軟語的原住民少了,說普通話的外來商戶多了;青磚黛瓦還在,但裊裊炊煙已遠去;小橋流水間還能看到劃過的烏篷船,但船娘卻是旅遊公司統一制服的員工,想聽船娘唱支小調還要另外付費……商人們經營著制式產品,以謀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把古鎮變成了市場,遊客渴望體驗的水鄉生活卻無處可覓。
過度商業化及由此帶來的同質化,讓很多古鎮特色不再明顯,對遊客的吸引力下降。周莊是我國最早進行開發的古鎮之一,當年憑借畫家陳逸飛的那幅《故鄉的回憶》,周莊走向了世界,也建構起無數人對江南水鄉的美好想象。周莊的開發成功後,模仿者越來越多,作為古鎮旅遊的“領頭羊”,周莊很難再一枝獨秀。數據顯示,2018年,周莊接待遊客量560多萬人次,而比周莊晚開發20年的台兒莊古城,2018年接待遊客量超過700萬人次;名氣遠不如周莊的紹興安昌古鎮年接待遊客量也已接近340萬人次。
2 遷走了原住民古鎮就沒了生氣
網上曾流傳一句話,“最美的風景是人”。在文旅策劃人勞立江看來,這句話用在古鎮旅遊上更為貼切。古鎮的旅遊開發要想突出特色,一定不能把原住民遷走,而應該讓他們與古鎮和諧共生,因為原住民是古鎮文化、習俗的傳承者和呈現載體,一旦遷走了他們,古鎮的魂就沒了,會變成徒有一群古建築的空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