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街頭賽事涵養城市體育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22-09-20 18:05:14


  中評社北京9月20日電/據人民網報道,作為見證了北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的“雙奧場館”,五棵鬆體育中心上周末又迎來了田徑項目的精彩賽事。“冰菱花”外的下沉式廣場內,10餘名頂尖跳遠選手奮力角逐中國田徑街頭巡回賽北京站的優勝,吸引了衆多市民游客駐足觀看、鼓掌叫好。

  將比賽從田徑場“搬”進街頭商圈,如今已是田徑項目的“傳統”辦賽方式。本賽季的世界田聯鑽石聯賽總決賽,跳高、鉛球等部分項目比賽便在瑞士蘇黎世的一處廣場進行。中國田徑街頭巡回賽更是舉辦了8年,大學校園的操場、商業中心的空地或是地標建築的廣場,都留下過田徑高手的身影,創造了市民“零距離”觀賽的體驗。

  更接近現場觀衆,仿佛更能激勵選手拿出好狀態。周末的北京站比賽,張景強跳出8米28,達到了2023年田徑世錦賽男子跳遠的入圍成績標准。過往的幾屆比賽中,黃常洲、石雨豪等名將也都曾在街頭創造好成績,借此拿到世界大賽的入場券。

  與高水准比賽的近距離接觸,也能加深觀衆對於項目規則、觀賽禮儀乃至體育精神的理解。本次北京站比賽中,選手精准的起跳技術常能贏得觀衆的喝彩,助跑途中也獲得有節奏的掌聲相伴。田徑項目近年來持續推廣普及,蘇炳添、鞏立姣等知名選手自是家喻戶曉,王宇、王嘉男等專項高手也越發受到關注,這些都得益於田徑賽事在國內持續地“接地氣、聚人氣”。

  將比賽放在街頭,更折射出當今體壇的發展趨勢。滑板、霹靂舞、小輪車等“城市運動”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足以證明“城市化”“年輕化”正成為體育賽事發展的一種潮流。讓高水平賽事辦進市區、走近市民,不僅能提升項目本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在潛移默化間涵養著城市的體育文化。

  鋪就跑道、撑起橫杆、填出沙坑,一塊街頭比賽的場地搭建并不複雜,但一場街頭比賽的推廣效果卻堪稱上佳。發揮體育賽事的多元價值功能,“接地氣”是前提條件,“聚人氣”也就自然而然。讓體育賽事更加貼近群衆,田徑街頭賽的嘗試已初見成效,在未來還有更大的潛力待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