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22-09-24 10:56:01


 

  從文藝創作中能聽到一個國家前進的腳步聲。“中國有14億多人口,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如何在充滿挑戰的時代中把握機會、蓬勃發展?”紀錄片《行進中的中國》里,兩位外籍主持人實地行走探訪,將脫貧攻堅中因地制宜、精準發力的中國智慧娓娓道來。綜藝節目《功夫學徒》以紀實真人秀的形式,通過不同國家年輕人深度體驗不同職業,展現中國在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社會民生等方面的發展變化和重要成就。

  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故事,精彩的中國期待精彩的講述。紀錄片《超凡未來:你不瞭解的中國科學故事》涵蓋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多個前沿領域,中國科學家用英文講述探索道路上的淚與汗、失敗與堅守、收穫與喜悅,帶領觀眾走近科研現場,盡顯中國科學家嚴謹治學、勇於創新的風采。

  每一項科技創新,都是對深度、高度、速度的極限挑戰;每一項重大工程、國之重器,都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攻堅克難、銳意創新。《智慧中國》《創新中國》《高鐵,我們的故事》《登珠峰的人》《神奇的嫦娥五號》……在這些畫面精美、敘事講究的紀錄片中,觀眾能看到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能看到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堅定信念,能看到科學家們不斷創造奇跡的自信自強。這一幕幕科技創新的影像,為時代留下一份份生動詳實的記錄。

  手牽手,以藝術魅力感染人、打動人

  在法國波爾多市加隆河畔,一位身著中國傳統服飾的女孩坐在古箏前,動人的音符從指尖躍出。一曲奏罷,周圍響起熱烈的掌聲。這位在異國他鄉奏響中國民族樂器的95後年輕人名叫彭靜旋,目前正在法國留學。在國外社交媒體上,彭靜旋的作品有很高播放量。彭靜旋明白,表演形式只是吸引觀眾的第一步,中國傳統文化之美才是作品獲得持續關注的原因。“正是中國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華文化產生興趣,也讓我們留學生有勇氣在外國街頭進行表演。”

  戲曲、民樂、書法、國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著賡續至今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審美追求,是國際社會瞭解中國的重要途徑。

  川劇演員沈鐵梅深刻感受到10年來出國演出的變化。最早“出海”的戲曲作品多是以“做”“打”為主的折子戲,具體到川劇來說,主要是“變臉”。現在,國際舞台越來越多地引進以“唱”“念”為主的整台大戲。近幾年,沈鐵梅在將中國傳統戲曲《思凡》《鳳儀亭》等劇目帶到國外時,既融入諸多創新元素,又保留川劇的原汁原味。她深知,文藝作品祗有文化辨識度鮮明、美學風格獨特,國際傳播力和競爭力才有根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