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電/水袖曼舞,羅衣從風,秦聲高亢,秦韵悠長……11月11日晚,隨著三意社新編秦腔歷史劇《無字碑》演出結束,由中國戲劇家協會、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屆秦腔藝術節圓滿閉幕。
閉幕式上,中國戲劇家協會為第十屆秦腔藝術節的14部“特別推薦劇目”和20位“表演藝術傳承新星”頒發證書,以表彰他們在秦腔傳承發展和創新上作出的貢獻。
獲得本屆秦腔藝術節組委會“特別推薦劇目”的《五女拜壽》,以其精湛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題,贏得了專家和觀眾的廣泛贊譽;新編歷史劇《昭君行》《蔡文姬》等則以全新的視角和表現手法,展現了歷史人物的風采和情懷;《生命的綠洲》《攢勁女人》等優秀現代戲通過生動的劇情,展現了秦腔藝術在時代變遷中的創新與發展。
回顧11天的秦腔盛宴,“秦腔永流傳”優秀劇目展演、秦腔戲迷樂、秦腔進校園、戲曲傳幫帶、秦腔新人秀、秦腔百花苑、梨園大講堂等9大系列活動讓古老的秦腔在西安這座現代化的都市中大放異彩。
來自西北五省(區)的30家院團、20餘位“梅花獎”名家、百餘名秦腔新秀攜17部本戲和120餘出折子戲在西安及周邊地區集中上演,近10萬戲迷群眾觀看了演出。同時,本屆秦腔藝術節還運用雲劇場、慢直播等方式,同步進行了10餘場線上展演,500餘萬人在線觀看並互動,讓無法去到現場的秦腔愛好者們過足了戲癮。
四海賓朋同賞韵,八方戲友共歡顔。秦腔藝術節期間,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區露天戲台舉辦的“秦腔戲迷樂”展演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遊客觀看。在渭南大劇院特設的折子戲展演專場,連續9天展演了百餘出經典秦腔劇目以及眉戶、碗碗腔、漢調桄桄等地方劇種折子戲,獲得了廣大遊客好評。
在本屆秦腔藝術節的舞台上,閃亮登場的不僅有名家,還有更多後起之秀。在“秦腔新人秀”舞台上,參演秦腔大戲《寶蓮燈》的西演·青年團演員們平均年齡衹有20歲,他們憑借精彩絕倫的武戲程式和技藝,詮釋了何謂“傳承有火種,賡續有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