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從星期一開始,來自120個國家和地區研究氣候變化的專家在泰國曼谷舉行會議,試圖就减少各國的工業廢氣排放量,達成一個總體的行動計劃。從目前情况看,雖然各方對解决“溫室效應”的最終目標完全一致,但在如何落實的問題上依然存在著很大分歧。
社論表示,首先是發達工業國的步調很不一致,特別是歐美之間。歐洲聯盟提出,到2020年爲止,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從1990年的水平上再降低20%,但美國方面不接受這個建議,幷且把中國和印度作爲擋箭牌。美方指出,假若中印兩個大國不願大幅度减少工業廢氣排放量,那就不可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就在各國專家開始舉行會議時,德國總理默克爾夫人前往華盛頓,以歐盟和八國集團輪值主席國領導人的身份,與美國總統布什討論了减少工業廢氣排放量的問題。從會談中可再次看出,美國在解决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的立場,幾乎沒有妥協的餘地。
社論指出,在會談中,布什總統聲稱,所有國家都必須認識到减少溫室氣體的必要性,至于采取什麽具體措施,應該由各國根據國內政治的情况來决定,只有這樣才會取得效果。這意味著,即便世界各國達成了共識,制定了統一的行動方案,美國也不大可能予以接受和執行。
除了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著嚴重分歧之外,它們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更有難以逾越的鴻溝。由于富國和窮國處于不同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階段,所以各方看待這個問題的態度有很大差別。
在窮國方面,很多國家依然沒有解决溫飽問題,各國政府不可能把减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當作優先的政策目標。而發達國家則强調,發展中國家不能模仿發達工業國的發展模式,而必須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包括使用可替代能源。
社論稱,這就是當前全世界所面對的僵局。儘管所有人都已經感受到地球變暖的不良後果,儘管所有國家都意識到减少溫室氣體的必要性,但是,由于所處地位和生存狀况不同,各方都不願意從自己做起,寧願坐視生存環境不斷惡化下去。
必須强調的是,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不論是富國還是窮國,包括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大國在內,所有國家都有責任和義務珍惜和保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但是,在此前提下,還應該考慮到各國發展水平和各種能力的差异。假若全世界實施完全劃一的行動方案,那對窮國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是不現實的。
目前全球所面對的“溫室效應”,主要是發達工業國造成的。發達國家的人口只占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排放的溫室氣體却幾乎是全球廢氣排放總量的一半。因此可以說,只有當工業國大幅度减少廢氣排放量時,地球大氣污染的情况才有可能真正緩解。
社論表示,鑒於發達工業國所走過的道路已經給人類居住環境帶來了重大損害,因此長遠來看,發展中國家確實必須另闢蹊徑,既可致富,又能環保。但問題是,在窮國人民的基本生活都沒有保障的情况下,就要求他們去找一條更健康的發展道路,那是自私和可笑的。
因此,發達工業國除了要帶頭大幅度减少溫室氣體之外,還要捨得拿出足够的資金、技術和經驗,幫助廣大窮國摸索出更好的發展模式。這既對窮國有利,也能造福於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