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生活在韓國中國人:生活未必都像韓劇里那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27 11:33:35  


目前來自中國上海的錢兢與她的韓國丈夫在首爾開了一家中藥房,生意不錯。
  家住首爾——

  不苟言笑的公公、苛刻絮叨的婆婆、左右爲難的兒子,還有承擔了一切家務却不能有絲毫怨言的媳婦……熱播的韓國電視劇已經把韓國的家庭格局固化在中國觀衆的頭腦中。今年36歲的錢兢1995年在上海與韓國丈夫結婚,2000年來到韓國後一直與公婆幸福生活在一起。不過她笑言,嫁到韓國的生活未必都像韓劇里的場景那樣。 

  根據韓國官方的統計數字,目前在韓國工作、生活的中國人有大約38萬名,其中中國朝鮮族占了很大部分。此外,近幾年中韓國際婚姻一直數量較大,在韓國駐華使館領事處,設有專門的“結婚申請”窗口。根據韓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5年所有與外國人結婚的韓國女孩中,42.2%選擇了中國。目前與韓國男性結婚幷在韓國生活的外國婦女約有6.7萬人,其中中國新娘最多,達4.1萬人,占在韓外國新娘總人數的60%以上。 

  韓國家庭幷非都像韓劇 

  錢兢1993年畢業于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她的先生金重起是1992年中韓建交後最早來到中國留學的韓國學生之一,兩人在學校相識幷戀愛。那時中韓剛建交,雙方的了解非常有限,他們的婚事遭到了錢兢家人的激烈反對,金重起的父母也對兒子迎娶一位中國姑娘心存疑慮。1995年,兩位年輕人還是克服阻力走到了一起。錢兢目前在韓國國民大學中國學系擔任外籍教授,她與金重起在首爾的一套三室兩廳的單元房里與韓國公婆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 

  “韓國電視劇里演的兒媳婦包攬一切家務的情况,在我家不適用。”錢兢笑著說,兒子從出生到現在快讀小學了,一直是公婆照顧得最多。家長會是奶奶去,上鋼琴、美術、跆拳道等各種培訓班,也都是爺爺奶奶開車接送。老人還承擔了大部分家務,讓他們夫妻沒有後顧之憂。 

  在大學擔任教學工作,錢兢經常要到外地開研討會或者帶著學生進行封閉語言訓練,十天半個月不能回家。兒媳婦這麽長時間在外出差,這在一般的韓國家庭里是不能接受的,但錢兢的公婆和先生從未說過半個“不”字,每次都讓她放心地去。 

  錢兢也一直在用自己的全力孝敬公婆。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按時上交,有時間就多做些家務。每到周末都盡量自己帶孩子,讓公婆好好休息。前一陣婆婆開車與人追尾受了輕傷,她每天都到醫院探望照顧。錢兢說,與公婆融洽相處,最重要的就是遵守韓國社會最崇尚的“孝道”。“比如,就算覺得老人說得再不對,也絕不要當面頂嘴。” 

  當然,文化的差异也經常在這個小家庭里引起撞擊,最主要的矛盾就集中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錢兢舉例說,“公婆對孩子奉行‘寒冷教育’,給孩子穿得少,一回家就讓孩子光著脚在地上跑,而我按照中國的觀念總想給孩子多穿點別凍著。我爲了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有時候讓他進厨房踩著小板凳刷刷碗,但公婆認爲‘男人不應該進厨房’,有一次婆婆責怪說‘你讓我兒子刷碗,還要讓我孫子刷碗’。從那以後,我很少讓丈夫和兒子進厨房。” 

  不管怎樣,這個中韓國際家庭經曆了磕磕絆絆的磨合,達到了相互的理解,如今幸福地生活在首爾。周末的時候,全家人會一起出去爬山郊游,誰也看不出來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