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構建“正常國家”國防體制 對中國兩面下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4 10:40:04  


日本自衛隊愛國者-2型防空導彈陣地。(資料圖)
  無論是提高防務部門地位的體制建設,還是主動先制的戰略思想,無論是日益高技術化的武器裝備,還是頻頻舉行的軍事演習,均表明日本正試圖通過在地區和全球發揮軍事力量的作用,提高其國際地位,從而向“正常國家”、政治大國目標邁進。 

  2007年是日本政壇激烈交鋒的一年,也是日本軍事發展關鍵的一年。無論是提高防務部門地位的體制建設,還是主動先制的戰略思想,無論是日益高技術化的武器裝備,還是頻頻舉行的軍事演習,均表明日本正試圖通過在地區和全球發揮軍事力量的作用,提高其國際地位,從而向“正常國家”、政治大國目標邁進。 

  構建“正常國家”國防體制 

  改變“戰敗國”體制,提高防務部門的地位,成爲“正常國家”,是日本一直努力的目標。爲此,近年來日本在國防體制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防衛廳升爲防衛省和醞釀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簡稱“國安會”)。 

  早在2006年11月和12月,日本國會衆參兩院就分別審議通過了防衛廳升格法案。2007年1月9日舉行了“防衛省”揭幕儀式,防衛省正式運營,防衛廳長官隨之升格爲防衛大臣。這是日本向“正常國家”邁出的關鍵一步。此舉一者改變了和平國家的架構,防衛省與內閣其他11個省平起平坐,戰後長期保持的防務部門低級別的和平國家重要特征被改變。

  二者提高了防務部門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防衛大臣可直接提議召集內閣會議,提出防衛預算,制定防務政策,發布“防衛省令”等。三者提高了防衛部門在日美軍事同盟中的地位和影響。防衛大臣接管了以前由首相掌握的向海外派兵、對美物資支援等權限。四者强化了緊急事態應對體制和聯合國維和行動參與體制。防衛大臣權限提高後,大大减少了層層審批手續和各方的制約,提高了防務部門的决策權,强化了日本應急體制。 

  模仿美國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一構想是安倍2006年秋天競選自民黨總裁時提出的。安倍就任首相後爲此專門成立了由他牽頭的“强化首相官邸國家安保功能會議”,幷向內閣提交了設立“國安會”的報告。日本內閣于2007年4月6日通過了這項議案。新組建的“國安會”將由首相領導,主要成員有首相、內閣官房長官、外務大臣和防衛大臣,取代目前由九名成員組成的安全保障會議。成立“國安會”的目的是健全制定國家安全戰略的機制,它將使首相官邸成爲掌管外交和國家安全大權的總司令部。但由于安倍政權已被福田政權接替,“國安會”現在已不可能按原計劃于2008年4月正式啓動。 

  采取“主動先制”的積極防禦戰略 

  2004年12月出台的《防衛計劃大綱》,從戰略指導上確立了主動先制的戰略思想。大綱提出了“防止威脅,保衛日本”和“開展國際和平合作,改善國際環境”兩大安全戰略目標,將安全保障的著眼點從國內安全拓展到國際安全,把國際緊急救援、聯合國維和行動、對美後方支援、反恐行動等“海外行動”,提升爲日本自衛隊的基本任務。 

  日本自衛隊的實際行動也表明,日本的軍事戰略已逐步向主動先制轉變。1992年,日本自衛隊趁海灣戰爭之機首次跨出了國門,其行動範圍已由本土擴大到日本周邊地區乃至全球。2001年10月通過《反恐特別措施法案》,突破了《周邊事態法》中自衛隊對美支援的區域在“周邊地區”的限制,允許在有關國家“同意”或在“非戰鬥地區”的前提下,自衛隊可在外國領土上開展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