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商會主席批評:香港吸納人才存保護主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6 09:34:44  


戴啟思形容香港是個成熟的國際都市,各項設施都符合國際化標準。
  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香港一直被形容為華洋雜處的城市,是中西文化的交流重地。美國商會主席戴啟思15日接受採訪時表示,香港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與相對國際化的設施,比大陸任何一個城市都具備競爭優勢。不過戴啟思認為,香港在吸納海外人才上存在保護主義,對發展成國際大都會構成一定的阻礙。

  據大公報報道,今年才出任香港美國商會主席的戴啟思,是科大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暨EMBA課程主任。他說,香港素來是外商進軍中國大陸與亞洲市場的門 戶,但隨著大陸市場越來越開放,不少外商選擇直接進入中國大陸。對於香港會否因而失去競爭力,戴啟思的看法是否定的。

  戴啟思表示:“你認為大陸有哪個城市能夠完全代替香港嗎?上海?北京?我不這麼認為。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亞洲城市能夠代替香港的國際地位。”戴啟思說,中國各大城市的確都在迅速成長,但外商進駐大陸多數是抱著發展大陸的想法。“設想一個外資公司在中國開設總公司,會否再將產品推銷到馬來西亞去?這恐怕就很難了。”

  戴啟思形容香港是個成熟的國際都市,各項設施都符合國際化標準,既有大量中英雙語的人才,政治與經濟也保持穩定;交通的便利,甚至全世界最便宜的國際長途費,都是世界各國商人蜂擁而至的理由。“雖然香港也有污染問題和消費高的問題,但利大於弊,我相信香港將繼續成為獨一無二的亞洲金融中心。”

  至於香港素來被稱為是美國經濟的“寒暑表”,面對美國經濟目前出現的困境,戴啟思認為亞洲經濟的起飛,尤其是大陸發展的潛在機遇依然讓人對香港的前景充滿信心。

  在國際人才吸納上,戴啟思說,香港憑藉本身優質的商業環境,已經比區內領先,但要繼續發展成為國際人才中心,想要吸納更多的商業、金融等各方面專業人才,香港就必須要著手改善國際學校的學位短缺、空氣污染等問題,及對人才引進必須抱有更積極、歡迎的態度。

  “為什麼不能讓外國人來參與運營香港事務?這城市很多想法都仍然很本土化。”在香港生活十多年的戴啟思說,香港有不少像他一樣的外國人,早已拿到永久居民身份,但在參與政府工作或是一些本港事務上則有一定困難。

  戴啟思又引述一位朋友的太太為例子:“她本身具備專業的醫學技能,但在申請入境時卻被要求接受一年以上的專業培訓。然而她的水準根本就可以去培訓別人。”戴啟思強調,香港想要吸引更多的國際人才,除了要開放工作簽證等各類制約外,本土的保護意識必須消除,“我們不能只從本土定位來思考!香港一些專業人士仍 然有很強的保護主義,覺得引進的人才會搶了自己的飯碗,但其實競爭對進步很重要,國際都市必須要有國際視野。”

  另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又毗鄰大陸,教育上提倡兩文三語。具備多年大學教學經驗、同時也是香港美國商會前教育委員會創辦人之一的戴啟思表示,在香港 推行普通話和英語的教學難度不小:“香港沒有這樣的語言環境。日常生活中始終欠缺對此兩種語言的運用。”戴啟思慨嘆,即便是使用多年的官方語英語,在香港 也非一路通行:“在九龍新界等地,我要是獨自出行,也還是會有溝通問題。”他認為,政府應在社會上努力創造更多語言環境,並且在學校更早開展普通話教學。

  針對香港的英語教學,戴啟思認為,首要是提高英語老師的英語水準。“要是老師用英語授課都有一定困難,學生學習自然也會受到影響。”對於香港目前的教育體 制,戴啟思批評是過於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往往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例如人際關係的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他更不諱言對香港的教育制度表示擔 心,認為學校應多讓學生接觸不同的文化,體育活動更是不可缺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