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周舟:中美對抗中,東南亞國家如何自處?
http://www.CRNTT.com   2019-01-22 09:19:31


中美進入動蕩的關係重塑期,東盟國家必定經歷“長時間的、比通常更多的混亂和更多的不確定性”。(資料相)
  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作者 周舟)對中美貿易衝突,東南亞國家政治精英普遍認為並非緩解貿易逆差那麼簡單。他們看到特朗普曾多次表示,現在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是對前任,特別是奧巴馬任內對華政策軟弱的糾正。“美國過去對中國過於寬容了”的觀點,得到共和黨和民主黨以及各種利益集團的共同認可。

  白宮對華政策大轉向

  無論特朗普的領導風格如何糟糕,但是他有一種“遠遠超出其實際智商”的破壞力。在對華貿易制裁、朝鮮問題、中東駐軍以及美國國內中低產階級的經濟水平等問題上,特朗普採取了一種特有的“殘暴”和“混亂”方式,迫使美國政治走出了舒適區,美國人不得不直視如何尋找出路這一棘手問題。

  以中美問題為例,特朗普指出了美國外交的關鍵所在:如何快速應對中國的急速擴張。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認為中國偷了他們的工作機會、技術和財富。雖然這不是事實,如今卻成為美國的一種政治信念,一種新的政治正確。也許,特朗普的繼任不再具有他這樣的磨蝕性和顛覆能力,但至少會在某種程度上與他立場相同,對中國繼續採取強硬態度。

  關於中美貿易談判的進程,地區政治精英普遍判斷會是一波三折,局面持續混亂。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特朗普個人風格及其政府的執政風格前所未有的混亂。上任兩年來,特朗普非但沒有被官僚機制和政治傳統所制約,反而逐步乾淨利落地清除了白宮中的“異見分子”。國防部長馬蒂斯(Jim Mattis)的離任使得人們相信,美國政治在中短期將會越來越特朗普化。特朗普態度的反覆無常以及其幕僚頻繁的更替,導致一個重大的疑問——美方究竟是誰在主導中美談判?儘管消息滿天飛,但沒人可以確定,究竟誰才真正是特朗普在中國問題上的代言人。

  另一方面,美國在談判議程和談判議題設定上陷入了困境。財政部部長姆欽(Steven Mnuchin)要求中國減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2000億美元,並威脅要對其實施一系列關稅;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正在推動301條款行動,以解決知識產權盜竊問題;總統貿易和製造業政策事務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以及總統經濟政策事務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正在努力鼓勵美國公司“重新審視”與中國的項目。此外,國防部重點關注網絡戰略,商務部關注出口管制,聯邦調查局針對非傳統的間諜活動,等等。換句話說,被美方認為的重要議題,幾乎涵蓋了整個中國的經濟制度。由於難以在談判議題設定的深度和廣度之間進行平衡,華盛頓只好犧牲明確性,由於害怕談判重蹈覆轍,被中國將問題大而化之,甚至轉移問題焦點,因此在這輪談判中,美國極力避免對談判目的作進一步的優先化排序,讓中方摸不清自己底細。他們擔心中國會利用自己的優先議題,將各種要求進行重新選擇和排列組合。

  地區政治精英總體判斷,中美貿易戰的“百日停戰”會緩和雙方衝突。貿易問題是從屬於中美關係定位的次問題,美國在這一輪情緒和政策的宣洩後,未來幾年的中美關係將會進入重塑期,開始重新算計和調整的新階段。這次貿易戰,可以被看成一個歷史性拐點。

  東盟可以“左右逢源”嗎?

  中美進入動蕩的關係重塑期,東盟國家必定經歷“長時間的、比通常更多的混亂和更多的不確定性”。新加坡資深外交官比拉哈裡.考斯坎(Bilahari Kausikan)就認為,雖說美中不太可能爆發因台灣或者南海引起的戰爭,但面對新的大國競爭環境,東盟需要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團結和決心;意見分歧會導致“膽怯”,“對抗長期不確定因素,利用可能的任何機會,東盟需要大膽採取經濟一體化的第二階段,旨在東南亞建立一個共同的市場和共同的生產平台。這裡,成功的關鍵因素是東盟成員國的國內政治。也就是說,出路在我們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在中國或美國的政策中。”加拿大外交部長克里斯蒂亞.弗裡蘭德(Chrystia Freeland)之前也在新加坡回應了這種觀點,認為中小國家不應該接受一個由大國之間為“追求自身利益”而“無情鬥爭”所界定的世界。

  東盟10國似乎存在著這樣的共識:不斷加強的美中衝突,最終會挑戰地區國家的核心利益,破壞甚至摧毀東盟的中心原則(Asean Centrality)。從奧巴馬時期起,地區國家就對美國地區政策表現出焦慮和擔憂,現在尤是。去年年東亞峰會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站隊論”代表了地區的最大擔心。但是總體而言,目前地區尚處於安定期。據觀察,相對於奧巴馬時期,目前東南亞對美國地區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有所下降。每個東盟國家根據自己與中美兩國關係親疏遠近的程度,對中美衝突的壓力感知,呈現出“多樣性”和“流動性”的複雜特征。更重要的是,中美雙方也正在積極向地區國家揮動著手中的橄欖枝。

  2018年以來,特朗普政府不斷向東盟國家保證:美國正通過加大地區投入來對抗中國,為此採取了一系列涉及地區政治、經濟和安全事務的實際行動來加強對北京的壓力。不再是只強調與地區國家的安全合作,經濟議題也成為美國地區政策的重點。在為期五天的2018年亞洲訪問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宣布了1.13億美元的印度太平洋發展預算,稱這只是華盛頓對該地區承諾的“首付”,並強調印度太平洋是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蓬佩奧在東盟會議期間發表講話說,美國將投入3億美元安保援助來推進美國的地區優先事項,特別是加強海上安全,發展人道主義援助和維和能力。去年年底,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宣布將致力於建設“美國—東盟智慧城市夥伴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