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春:非洲可持續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23-02-06 00:38:36


  中評社香港2月6日電(記者 段曉魯)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日前正式對外發布《衝突與動蕩:復旦國際戰略報告2022》。雲南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張春研究員撰寫專題文章,他表示,自2014年起,非洲發展便反復遭受危機衝擊,在體系性危機衝擊和外部幫扶減弱背景下,非洲唯一的出路在於自救,由此而來的非洲主動提升戰略自主性的努力,已然成為並將繼續是非洲發展的基本邏輯。

  張春談到,對非洲而言,俄烏衝突的最大後果是美歐的“選邊站”壓力。在2022年3月2日聯合國大會有關俄烏衝突的決議中,非洲並未盲目追隨美歐:僅28個非洲國家投票支持,另有17國棄權,1國反對,更有8國缺席。儘管此後美歐迅速施壓,非洲並未改變自身立場,在3月24日有關俄烏衝突的人道主義後果的決議中,投贊成票的非洲國家數量減少了,共有27票贊成,另有20國棄權,1國反對,6國缺席。厄立特裡亞在兩次投票中均明確反對。非洲連續在兩次投票中“不服從”美歐“指令”,引發美歐強烈反彈:美國國會4月出台專門法案施壓非洲;4—8月,德國新任總理舒爾茨、法國總統馬克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等先後造訪,對非洲又打又拉。儘管如此,非洲國家通過將外部壓力轉化談判籌碼,積極提高自身戰略自主性,南非總統拉馬福薩面對拜登施壓時強調非洲不應“被教做事”。

  張春表示,如果說在俄烏衝突中的立場仍是種反應式的戰略自主性提升努力,那麼非洲逐漸強化內部團結,並尋求轉變與大國合作模式的努力就更加主動。冷戰結束後,大國對非關係的重要發展之一是建設各種對非合作機制,如歐非峰會、日本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TICAD)、中非合作論壇、印非峰會、韓非峰會,等等。這一發展往往被冠以“1+N”模式,1為域外大國,N即非洲。但自2022年起,非洲提出要將上述機制轉化為“非洲+1”模式,並在2022年的非歐峰會、TICAD和美非峰會中加以貫徹。由此而來的一個重大戰略性後果便是,拜登政府的美非峰會不再遵循2014年美非峰會和2021年全球民主峰會的“民主標準”,而是以與美國有外交關係且是非盟有效成員為標準。儘管象徵意義更大,但這仍暗示著非盟在統合成員國、提升戰略自主性等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