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寧可“抽死人”,不能“害死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2 14:38:06  


  2011年國家抽查光明乳業4553次,“這麼抽查會抽死人啊!”乳企的叫苦,不能說是矯情,可能真的在無以複加的抽查中“喘不過氣來”。現如今的乳製品“安檢”,主要手段就是抽查。理論上講,抽查的“量”越多,越容易發現問題,堵塞漏洞,防患未然。可是,這種“量的積累”,並未實現乳製品安全的“質的飛躍”。僅在今年下半年以來的兩個月中,光明三曝質量問題,蒙牛忙著改日期,伊利深陷汞超標質量門……奶業風波不斷。

  “抽死人”的抽查制度肯定不是最科學、最合理的。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食品類生產企業不再享受“免檢”制度。抽查、頻繁的抽查,自然成為安全檢查的重要手段。在沒有出現更科學合理的“安檢”制度前,抽查仍然是“必須的”。寧可“抽死人”,也決不能讓問題食品“害死人”。中國奶企普遍缺乏“奶牛品質”——吃的是草,擠的是牛奶,諸多奶企擠的是“劣質奶”。在加強食品安全上,我們付出了太多的代價、血的教訓,實踐證明,單憑企業的自律喚不來企業的良知與責任。

  同時,我們也要對“抽死人”進行制度性反思。抽查制度只能是“免檢”制度作古後的過渡,而不能抱著抽查制度“死不放”,只做“量”的文章,不進行“質”的改進。有沒有更科學的辦法來取代抽查制度呢?其實,安檢制度要喝一杯“優質奶”,益智強體,設計出比抽查更科學有效的檢測手段。此外,監管機制要更新換代,不僅具備監督職責,也要適應並給力乳企的健康發展,通過嚴格監管讓乳企生成“道德血液”,讓“道德血液”成為“優質奶”的重要元素。(時間:9月2日 來源:今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