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延遲退休年齡 能消除養老隱患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6 10:31:51  


  社保理事長戴相龍近日表示,養老金確有缺口,完善養老金制度可能涉及延長退休年齡和養老金繳納年限等措施,養老金缺口有多大,現在沒有明確統計。按照德銀的研究,養老金占GDP之比將每10年提高10%,今後38年累積養老金總缺口的現值相當於目前GDP的75%,這個說法還有待校驗。但可以明確預判的是,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這也意味著,中國將成為養老金支付壓力最大的國家,任何經濟和財政的異動,都會造成巨大風險。 

  延遲退休年齡,幾乎是所有老齡化程度高的國家應對社會撫養能力下降的共同選擇。即使是養老金由財政兜底的國家,在養老金赤字和財政赤字同時出現的時候,也會以此彌補缺口。從人口趨勢看,即使人們不免會質疑,延退將造成不同年齡段勞動力退休待遇事實上的不公,但鑒於中國總有一天從高速增長時代進入中速增長時代,實施延退仍是可能的。發達和高福利國家不約而同地推行延退,原因就在於,一旦經濟增長進入勻速或沉寂階段,養老金支付壓力就會立刻顯現。 

  儘管延遲退休年齡算是國際慣例,但是,沒有理由認為,延退之後就能補上養老金缺口。這一點國際經驗已經提供了答案。因此,如果僅僅是實施延退而不在其他領域實施突破,那麼養老金支付費用其背後隱藏的社會問題,仍將得不到解決。在這方面,中國要做的事更多。 

  比如,儘管生產要素實施市場配置已經30多年,但是,這種配置仍然是有限的,有時候甚至是倒退的。相對於經濟資源的配置,人力資源的配置更加落後。一方面,許多人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和市場需求脫節,既造成了勞動力的極大浪費,也致使中國勞動力長期只能提供低GDP貢獻率。另一方面,人口管理、人才管理等制度的束縛,也造成了生產力的區域內集中而非自由流動,勞動力因此大量錯配。這些情況實際上降低了社會總撫養能力。假設一下,如果在一個能夠合理配置的人力資源環境中,龐大的中國勞動力人群可以發揮多大的作用?提高多少總撫養能力?人口紅利的消失還那麼令人擔心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