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高校改名熱”也有現實悲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3 23:07:59


  近日,一所大學的改名引發了輿論風波。四川省瀘州市的“四川醫科大學”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其前身則為瀘州醫學院。不光是校名換得快,其簡稱“川醫”,因為容易與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的前身(四川醫學院、華西醫科大學)的簡稱“川醫”相混淆,這個決定還遭到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校友的抗議。

  很多人認為,一流的大學不是通過一次次地改名形成的,高校不能整天忙著改名字,那只是表面功夫,心思還是應該放在辦學實力的增長與辦學方向的轉型上,放在人才培養和大學精神上。此言雖不錯,但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現實,沒有考慮到“改名熱”背後衆多高校的悲涼。

  近6年來,中國共有472所高校改名或申請改名,仔細看一看名單不難發現,想改名的多為二本、三本高校,也就是實力不強的地方性大學,并且市屬的居多。這些高校沒有省屬、部屬大學那樣的財政支持、人才支持和教育資源,也沒有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光環聚集。受限於客觀條件,這些高校招進的學生質量不高,教學條件和實力也無法讓他們有多大成就,且社會認可度不高。

  名稱“升級”之後,高校可以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和更有力的財政支持。以目前家長和學生的心理來看,大多把高校的名字看得很重,認為大學比學院好,省名掛頭比市名掛頭要好,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現狀的反映。根據這種情況,高校改名之後便有利於招生質量的提升,給其新發展開個好頭,也有助於改善我國教育發展的不均衡現象。

  改名是提升發展空間的一條捷徑,盡管在很多人眼裡這有點嘩衆取寵,不排除可能也有功利化的傾向,但改名確實能給一些高校帶來生機,迎來發展紅利。按照教育部發布的《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學院要想升大學,要求全日制在校生規模在8000人以上,研究生數不得低於學生總數的5%,而且在學科與專業方面、師資方面、教學和科研水平方面都有較高的標准。所以說,高校改名每升一級都需要辦學質量和辦學實力的相應提升,高校如果改名成功,說明其水平已達到了相應程度。“四川醫科大學”的改名只是極端的個例,不能因此就否認大多數高校通過自身實力增強來換取新名字,走向發展新階段的現實。

  面對“高校改名熱”,公衆應該善於明辨,莫把個別學校過度追求改名的畸形心理,擴大到那些靠自身努力發展,并且用實力轉型改名的高校身上。(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王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