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活魚突然下架應盡快信息公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8 13:12:18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北京多個大型超市生鮮區活魚全部下架。有網友爆料,活魚下架原因是近期食藥監局檢測嚴格,而超市銷售的活魚大多不合格。有超市員工稱,曾接到上級通知,近期不能賣魚,否則罰款20萬。在一片猜測聲中,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緊急在官方微博@首都食藥通報稱,“網傳北京市水體污染導致淡水魚污染的傳聞不可信,部分超市停售淡水活魚屬於企業自主行為,北京從未統一下達停止銷售淡水活魚的通知。”

  淡水活魚為何突然下架?時至今日,仍未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於是乎,就如同過往很多次一樣,公衆只能不斷地猜測,繼而試圖從官方的辟謠和澄清中尋找一點蛛絲馬跡。而伴隨著網絡輿論習慣性的添油加醋,此事越發變得疑雲密布……就在衆目睽睽之下,就在一夜之間發生,如此牽連甚廣的市場“異動”,在一個資訊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內竟成“疑案”。這一結果,無論如何都是極不正常、令人不安的。

  對於此事,商家給出的回答是,“根據消費者購買習慣和銷售量進行品種的調整”;而民間的推論則是,“食藥監局將開展水產品檢查,超市為了避險將活魚下架”。這兩種說法都有其道理,卻也都存在著各自的漏洞。之於前者,其顯然無法解釋,京城各大超市此番所謂的“商品調整”,何以如此突如其來卻又步調一致?之於後者,誠如北京食藥監局最新回應的,“抽檢不過是例行動作,且全市今年水產品合格率高達96.62%。”既如此,商家斷無必要反應過激才是。

  不斷拋出答案,又不斷加以否定,在這種循環反複中,事情的真相反倒越來越遠。這種背景下,公衆對於“水污染傳言”的將信將疑,對於“食品安全”的神經緊張,都將被最大程度地放大——大衆群體的認知規律是,在沒有確定答案的時候,寧願選擇相信“負面的答案”。也恰是基於此,關於此事的各種聳動的傳聞,在朋友圈裡肆無忌憚地擴散著。可以想見,隨著時間的推延,真相遲遲不到,一切將變得無比棘手。

  事已至此,官方擠牙膏式的被動回應,已然無法平息事態。公衆需要的,是權威、全面并且確定無疑的答案。根據今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要求遇有重大突發事件、重要社會關切等,主要負責人要帶頭接受媒體采訪,表明立場態度,發出權威聲音,當好“第一新聞發言人”。并且,《意見》還出現了不履行公開義務的追責條款。但願不久之後,我們能得知真相。(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然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