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數據“殺熟”泛濫 法規建設要行動起來
http://www.CRNTT.com   2019-04-01 21:43:20


  北京市消協3月27日對外公布大數據“殺熟”問題的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很普遍,過半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北京市消協就此提出,為了引導和督促互聯網企業誠信守法經營,合理合法運用大數據技術,避免過度和非法使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影響互聯網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建議盡快健全法律法規,建立相應的大數據網上監管平台。

  大數據是在互聯網充分發展後出現的一個新生事物。進入互聯網時代後,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都與網絡建立起了密切而廣泛的聯系,各種活動都可以在網絡上留下痕跡,從而在網上形成了龐大的數據庫。政府利用大數據可以更有效地進行社會管理,企業則可以利用大數據更有效地尋找到目標客戶,實現精准營銷,甚至可以從中挖掘出企業的業務拓展方向。但是,一些電商企業在掌握了大數據技術後,卻出現了利用其“殺熟”的現象,一些電商企業的老客戶在向同一電商繼續購買商品和服務時,其支付的價格反而高於新客戶。

  在傳統的市場交易中,商家對於老客戶只可能以更低的價格和更優質的服務來粘住他們。但是在電商經營中,盡管商家對留住老客戶也很重視,卻可以以更高價格來“忽悠”老客戶。這種行為之所以能够得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電商利用了自己對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和消費者對互聯網技術的相對劣勢這兩者之間所產生的空當,電商剝奪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大數據“殺熟”依賴的是相關電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在信息享受上的不平等關系,這種行為可以認定為是一種欺瞞消費者、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不誠信行為,理應受到監管。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能够就大數據“殺熟”現象展開調查并對一些電商公開點名批評,體現了消費者利益保護機構高度的責任心,這種積極態度應當得到肯定。

  但是,從市場實際的情況來看,有關大數據“殺熟”的形式五花八門,即便有消費者指控電商有“殺熟”行為,也很難舉證和核實,這使市場上圍繞大數據“殺熟”出現了一定的爭議。

  這種情況說明,在發展迅速的互聯網市場面前,對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的行為規範還存在管理盲區,從而對同樣的一件事物,在監管者、消費者和經營者三者之間出現了不同看法。對於一些電商存在的大數據“殺熟”行為,消費者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認為不公平,但電商卻認為很正常,甚至認為自己推出的一些經營手段是市場創新,從而產生分歧。從網上的反映看,即便大家都承認存在大數據“殺熟”行為,但對這種行為應該如何評價也有不同意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