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欠千萬人押金的OFO“人間蒸發”,契約精神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20-08-06 16:45:47


  據中新社8月3日報道,從ofo官網、公衆號、客戶端到辦公地點、供應商……幾乎所有公開渠道都無法追尋共享單車企業ofo的蹤影,ofo仿佛“人間蒸發”了一般,其身後卻欠下一堆債:截至8月1日,仍有1600多萬用戶等著退押金,按最低金額99元計算,債務已多達16億元;其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執行標的總金額約為5.36億元,未履行總金額比例約95%。

  想來,1600多萬用戶只能喃喃自語:押金等不來,起碼也該有個說法吧,這個虧吃得實在不明不白。而欠著上千萬用戶押金的企業“人間蒸發”,折射出一些企業契約精神的缺失、誠信理念的缺失,留給我們沉重的思考。

  從某些預付費企業經營不善跑路,到個別新興行業裡的個別企業隨意變更經營條款或幹脆翻臉不認賬,這樣的事件一再刺激著公衆的神經,給全社會、其他行業企業做出惡劣的反面“示範”,其損傷的不僅是相關消費者、用戶的經濟利益,更傷害著廣大公衆對於市場經濟基本規則的信心。

  綜觀某些丟掉契約精神的企業,只顧眼前利益的價值觀早就埋下了禍根。尤其是在某些新興行業如共享單車、長租公寓等,其經營模式尚不成熟,短期難以盈利,往往靠“燒錢”圈地才能擴張、融資。這樣的企業,一旦資金斷供,很容易崩盤。新聞中提到的ofo就是在缺錢的情況下,一點點扯掉了底褲。

  監管不力、法律法規不健全,很大程度上也縱容了相關企業的毀約行為。以2015年成立的ofo為例,彼時共享單車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外界對於押金的收取與否、性質都存在爭議,這給監管帶來了挑戰。直到去年,監管才明確押金最長退款周期不應超過兩個工作日,而彼時的ofo已經拖欠千萬用戶的押金近半年之久。監管乏力最終使得企業賴掉上千萬用戶押金也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