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破除“第一學歷”迷戀,方能真正“唯才是舉”
http://www.CRNTT.com   2021-11-01 19:33:15


  雖然中國教育部近日明確稱,教育行政機構相關政策及文件中沒有“第一學歷”(通常指人取得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文憑)這個概念,但這也難擋一些人對“第一學歷”的迷戀。據報道,最近,一位學生在考研選擇導師時,發現北京大學數學學院某博導碩士畢業於地方院校,發帖稱“無法相信北大會有這麼差的師資”。

  一個准備考研的學生,不看導師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反而對其學歷刨根問底,這無疑是本末倒置,也反映了其內心深處對“第一學歷”的迷戀程度。值得關注的是,一些企業和政府機構在招聘時對“第一學歷”也頗為“重視”,是專科還是本科,是“985”還是“211”,都決定著其“含金量”。

  盲目把“第一學歷”當作擇師或選拔人才的“金科玉律”顯然不妥。

  首先,學歷不等於能力。“第一學歷”並不代表一個人的真實實力,它僅是一個人的起點,而非終點,就如上述北大數學學院那位博導,即使其碩士畢業於地方院校,但通過努力也能成為北大的博導。其次,把“第一學歷”奉為圭臬,會影響整個社會的人才觀、教育觀。那些本科就讀“985”或“211”的學生,可憑“第一學歷”獲得競爭優勢,他們還會在大學四年繼續努力學習嗎?而那些就讀專科院校或職業學校的學生,即使再怎麼努力學習,也不能扭轉“第一學歷”劣勢,造成學歷上的“階級固化”。

  其實,並非所有傑出者都有耀眼的“第一學歷”。即使是在學術能力起決定性作用的科研領域同樣也不例外,中國一些院士的“第一學歷”其實都很普通。媒體公開報道顯示,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沈樹忠教授和現任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中科院院士陳竺,兩人的“第一學歷”均為中專。

  衆所周知,人才評價體系僵化或單一化是制約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因素。一個國家要想充滿活力、充滿創造力,須盡可能做到人盡其才。而要實現這一點,必須先回答好“誰是人才”這個根本問題。要扭轉當下中國社會上頗為流行的“第一學歷”偏見,首先需要改變用人觀念,做到“唯才是舉”而不是唯“第一學歷”是舉。其次,盡量讓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均勻化,讓優秀的教師流動起來,讓在普通學校學習的學生也有機會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更為重要的是,不能再人為地把教育、學校分為三六九等,要給所有學校、學生創造平等競爭、發展的環境。只有這樣,“第一學歷”才會逐漸走下神壇,才能形成“英雄不問出處”、唯才是舉的正確的選人用人觀。(來源:美國《僑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