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我們期待孩子做出怎樣的飯?
http://www.CRNTT.com   2022-05-09 21:14:45


  教育部日前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2022年版),提出將勞動、信息科技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科學、綜合實踐活動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在標准公布的勞動課程內容結構中,日常生活勞動任務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等。對新方案的這一變化,不少70後、80後網友直呼:多年前的勞動課,如今又回來啦!

  作為一名70後家長,筆者對勞動課可謂是再熟悉不過了。德智體美勞中的“勞”在當時不是說說而已,所指代的也不僅僅是打掃衛生、學習做飯,而是農忙時節幫助家裡幹活。我記得,就在高考之後的那個夏天,我已經掌握了燒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等技能,有的憑著記憶,有的無師自通,總之可以生活自立了。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勞動課程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即便課時得到落實,指望今天的中小學生熟練掌握勞動技能,學會煮飯燉湯、修理家電、種菜養禽,而且具有較高水准,顯然有不小的難度。開設勞動課的意義也不只是掌握技能,更重要的還是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不僅是教育界有識之士,即便是向來被認為望子成龍而對孩子寵愛有加的家長,也對於現在一些孩子懶散嬌奢、沒有動手能力而頭疼不已。不少家長即便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僅憑一己之力也很難改變這一現象。在家長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前提下,就需要學校開設勞動課,家校通力合作扭轉現狀。

  由於日常生活中的勞動有烹飪和營養的內容,有的家長現在就開始對孩子的勞動課成果懷有期待。作為一名六年級學生的家長,我同樣有這樣的期待,但同時也很難想象孩子會做出怎樣的飯?在此之前,學校也曾布置過做飯乃至洗腳的作業,還要求拍照片為證。孩子當時也想要積極參與,但是家長一看到孩子笨手笨腳的樣子,擔心孩子浪費過多時間,所以忍不住親手代勞。這樣做的結果是勞動作業流於形式,有時是“夾生飯”,主要是家長代勞的;有時是“形式飯”,主要就是為了拍個照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