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西湖換柳背後:少些“一廂情願”,多些“問計於民”
http://www.CRNTT.com   2022-05-16 18:19:07


  植被維護、植株更迭,本是城市綠化的例行工作。而近日,杭州西湖邊7棵柳樹被移走并換種成月季花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和熱議,相關話題屢屢登上社交媒體熱搜。西湖邊的幾株柳樹,緣何如此牽動人心?

  千百年來,西湖與柳,相隨相依、相映成趣,既是美學意象、詩詞叙事,更是文化的賡續、城市的記憶。“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西湖景致六吊橋,間株楊柳間株桃”,是白居易與蘇軾兩位杭州“父母官”在千年之前就為西湖奠定的美學基調。而千年之後,西湖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也印證著其價值不僅在於湖山之美,更在於人文內涵。

  文化遺產保護修複的重要目標,就是要重建和實現自古以來的文化想象。倘若自古以來人們對西湖的想象是“煙柳畫橋”,那麼西湖景觀的現實呈現就應是垂柳依依,而非月季如盤。很多人心中,西湖之風韵,唯有柳樹尚在,才有安放之處。這大概也是即使素未謀面,西湖邊七株柳的去留卻讓全國網友如此掛懷的原因。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此次“西湖換柳”事件緣何引發如此大的公共情緒:在承載著公衆情感、歷史記憶以及審美偏好的文化景觀中,即便是一草一木,也應得到保護和尊重。同時,“沒有柳樹,‘柳浪聞鶯’又何以附?”這是公衆根深蒂固的審美共識。此事也提醒管理者,應及時補上西湖文化內涵、西湖審美傳統這堂課。

  聞過則喜,知過不諱。5月13日清晨,七棵柳樹已補種完成,管理者的積極回應和補植之舉值得肯定。正如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官方微博中所述,西湖是大家的,那麼有關西湖的決策更應公開透明,謹慎柔軟。如若提前向社會告知移栽柳樹是因其老化空洞而不得不換,并向公衆征求“替代”意見,也許留下的不是“換柳之爭”,而是一段“共治佳話”。

  而從更廣闊的意義上看,關乎公衆情感和利益的事務,務必要以“公共”的方式來進行,少一些“一廂情願”,多一些“問計於民”。(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段菁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