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概念股危機源於對監管體系水土不服
http://www.CRNTT.com   2011-06-13 16:24:42


從負面消息的逐步積累,到事件的爆發,在海外市場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中所蘊含的諸多危機終於集中爆發出來。
  近期在美國反向收購上市的中國概念股遭遇嚴重的信任危機,業績造假、違規操作消息不絕於耳。在美國通過反向收購上市的中國企業目前遇到的挑戰主要緣於企業不熟悉美國監管體系,此次事件後,美國監管部門可能會出台針對反向收購的監管政策。

  中國證券報:為何去年年底中國概念股開始集中遭遇涉嫌欺詐的指責?

  現任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公共政策和法規事務主管合夥人芮懷漣:2007年11月,美國證交會出台規定,允許外國公司在美上市時可以不用美國會計制度,而使用國際會計制度。根據證交會的調查,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基本都用國際會計準則,但除大型國企外,中國在美上市公司90%以上繼續用美國會計制度。由此,證交會無意發現有幾百家中國公司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已在美國上市,變成美國公司。

  美國會計制度比國際會計制度嚴厲得多,也更複雜。這些公司到底有沒有能力提供美國會計師準則的報表,這是個疑問。與中國證券市場是審核制不同,美國是合規制。進行反向收購時,上市公司只要去美國證監會申報,提交檔案就可以了。但是薩奧法案規定,上市公司每三年需提交財報審閱一次。中國公司通過反向收購在美國上市集中出現在2007年,每三年審閱一次財報,這些中國上市公司存在的問題集中在2010年左右顯現,危機慢慢暴露出來。

  中國證券報:有報道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已叫停反向收購的財務項目,這個信息屬實嗎?如何評價反向收購融資方式?

  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江浩明:我並不認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會明確聲明停止反向收購項目,但現在確實是敏感時期。實際上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參與的反向收購項目本來就比較少。假如公司經營業績好,管理層可信,符合投資者需求,我們還是會考慮,現在是要等待合適的時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