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獵殺”中國概念股漸趨產業化
http://www.CRNTT.com   2011-06-13 16:25:34


 
  事實上,在2007年和2010年對中國公司的看空潮中,分別就有11家和15家公司被訴。

中國企業自身問題:成為做空“把柄”

  按照美國證監會在調查中的表述,中國企業在以反向併購方式上市過程中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往往是美國市場上的中小事務所,由於收費較低,其業務往往還是由這些中小事務所轉包給中國市場上那些根本不具備美國上市審計資格的事務所來完成的,這會導致上市文件存在財務瑕疵。

  同時,律師也告訴記者,在近幾年美國機構針對中國企業發起的做空潮中,很多都集中在反向收購領域,就是因為企業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上市,不但時間短,而且需要的資料門檻不高。但這也恰恰成了中國企業出現問題最多的地方。

  “部分市場投資者和律師審查公司提交給SEC的財務報表、中國稅務報表、中國工商報表,尋找其中陳述方面的差異,然後建立做空頭寸,通過這種經營模式從中獲利。” 達信中國高級副總裁、財務及專業責任險負責人魏鋼告訴記者。

  “不當描述是中國企業面對的主要問題。”魏鋼說。而Matthew則告訴記者,股票的內幕交易、審計師有問題、財務報表的虛假陳述、給SEC報告中的不實陳述等,都是引發做空潮後證券集體訴訟的重要問題。

  那麼,對於這些做空機構來說,問題到底是如何發現的呢?

  早些時候,市場人士認為,對衝基金會先收集公開資料,聘請專業分析師進行分析,把發現的問題披露給媒體,提出質疑。上市公司如果認為這是不對的,便可以第一時間進行無可辯駁的澄清,但如果做不到這點,做空的機會就出現了。

  然而,隨著今年3月份龍昌會計師事務所舉報客戶造假事件出現之後,人們開始將目光對准了這些曾經服務中國企業上市的中介機構,一些人甚至懷疑這些機構在賺取中國企業在上市過程中的利潤之後,轉而開始利用其掌握的信息在做空潮中博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