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堅守3000元起徵點須對民意給出說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8 12:55:05  


 
  於是問題就出來了:設若專家觀點在徵詢意見中權重不可等閑,那麼,為什麼偏偏是“不能提高起徵點”的意見占了上風?換言之,即便這3000元是客觀公正權衡的結果,那麼,有必要先說服那些“應該提高”的專家——他們的邏輯錯在何處。更重要的是,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經濟法室統計,在4月25日至5月31日全國人大網上徵求意見期間,網上共有82536人對3000元起徵點發表意見,其中贊成以3000元作為起徵點的12313人,占15%;要求修改的39675人,占48%;反對的28985人,占35%;持其他意見的1563人,占2%。網上大多意見是將個稅起徵點提高到5000元。而今3000元起徵點紋絲未動,立法部門應對民意給出堅守的說明。 

  這樣的“說明”,絕不止於安撫民意,而是意在三處:一者,個稅調整是開門立法的典範,既然征集來的民意“多達23萬多條,創人大單項立法徵求意見數之最,超過以往20部法律草案總和”,如果民意感覺對起徵點幾無力道、不會對決策產生事實的影響,那麼,下次需要集結民意的時候,還有多少人會積極應和?二者,“3000元起徵點”越來越像一個公共議題的符號,它承載的是公共政策對國富與民富的取向,變與不變之間,不單單是利益得失問題,它可能傳遞出更多決策傾向的信號;三者,從程序建設的角度觀之,角力的過程遠比最後的結果重要,因為透明、公開、公正的辯駁,是消弭一切流言與猜忌的根本,3000元起徵點為何非要堅持不可?需要的不僅是一份像樣的“總結陳詞”,還要展示出充分的“臨場辯論”。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階層不同、立場不同、視角不同、情懷不同,在“起徵點”等公共政策的投票上,必然呈現出不一樣的姿勢。3000元起徵點也許很正確,但如果錯失了對民意給出說明的機會,這樣的“正確”遲早會在民間蘊蓄出不盡的懸疑。(時間:6月27日 來源:國際在線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