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限娛令”緣何被誤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30 19:24:19  


 
  而對於“限娛令”的效果,有人表示懷疑,理由是這些年出台的類似措施難見成效,娛樂節目的“三俗”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竊以為,管得了管不了與管不管是兩碼事,作為主管部門的廣電總局發現問題,宣布帶有強制性的管理辦法不容置疑。《環球時報》的一篇評論就認為,我們對“靡靡之音”的界定曾經相當寬泛,今天回頭看,大家都會哈哈會心一笑。然而我們或許不能說,當時對娛樂“先鋒表現”的那些批評和限制都是非理性的……其實,這些逆向摩擦是娛樂業高歌猛進時的調節及減速裝置,這是中國社會保持精神平衡的一種特殊方式。

  當然,在管理手段和方式上,完全可以創新,但這也不能是廣電總局“一個人在戰鬥”。有人稱,一些西方國家不限娛樂節目,但貌似也沒出太多的亂子。其實,這種論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且不說西方國家也面臨“娛樂至死”的問題(這個命題就是由他們的一位憂心之士提出的,而公眾對其的反思更構成了對電視台的壓力),僅僅是他們的媒體自律水平就讓人驚訝不已,在“占領華爾街”運動問題上,西方媒體所表現出的高度一致的“政治正確”就很能說明這一點。顯然,社會的成熟與媒體自律是我們致力的方向,但在目前還只是培育和發育階段,也許正如《環球時報》所說的,歷史的總體經驗是,文化的活力更多是“放”出來的,而非“管”出來的。這對“限娛令”形成歷史檢驗的壓力。但電視台不是檢驗者,它們只能是“限娛令”逼出來的更強者和被“淘汰者”。(時間:10月30日 來源:每日新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